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慢性肾炎诊疗规范

慢性肾炎诊疗规范

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以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病因

慢性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但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至。此外,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无急性肾炎病史,故目前较多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无肯定的关联,它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将其分为以下五个亚型:

1.普通型

较为常见。病程迁延,病情相对稳定,多表现为轻度至中度的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尿蛋白(+)~(+++),镜下血尿和管型尿等。病理改变以IgA肾病,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系膜增生性较常见,也可见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早期)膜增生性肾炎等。

2.肾病性大量蛋白尿

除具有普通型的表现外,部分患者可表现肾病性大量蛋白尿,病理分型以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为多见。

3.高血压型

除上述普通型表现外,以持续性中等度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特别是舒张压持续增高,常伴有眼底视网膜动脉细窄、迂曲和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少数可有絮状渗出物和(或)出血。病理以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弥漫性增生为多见或晚期不能定型或多有肾小球硬化表现。

4.混合型

临床上既有肾病型表现又有高血压型表现,同时多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征象。病理改变可为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晚期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5.急性发作型

在病情相对稳定或持续进展过程中,由于细菌或病毒等感染或过劳等因素,经较短的潜伏期(1~5日),而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经治疗和休息后可恢复至原先稳定水平或病情恶化,逐渐发生尿毒症;或是反复发作多次后,肾功能急剧减退出现尿毒症一系列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为弥漫性增生、肾小球硬化基础上出现新月体和(或)明显间质性肾炎。

检查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尿液检查尿异常是慢性肾炎的基本标志。蛋白尿是诊断慢性肾炎的主要依据,尿蛋白一般在1~3g/天,尿沉渣可见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多数可有镜下血尿、少数病人可有间发性肉眼血尿。

(2)肾功能检查多数慢性肾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减低,早期表现为肌酐清除率下降,其后血肌酐升高。可伴不同程度的肾小管功能减退,如远端肾小管尿浓缩功能减退和(或)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

鉴别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需要和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如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等,依据相应的系统表现及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可以鉴别。

2.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征)

常起病于青少年,患者有眼(球形晶状体)、耳(神经性耳聋)、肾异常,并有阳性家族史(多为性连锁显性遗传)。

3.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病

(1)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无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

(2)感染后急性肾炎有前驱感染并以急性发作起病,慢性肾炎需与此病相鉴别。二者的潜伏期不同,血清C3的动态变化有助鉴别;疾病的转归不同,慢性肾炎无自愈倾向,呈慢性进展。

4.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

先有较长期高血压,其后再出现肾损害,临床上远端肾小管功能损伤较肾小球功能损伤早,尿改变轻微,仅少量蛋白,常有高血压的其他靶器官并发症。

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应该针对其病理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抑制免疫介导炎症、抑制细胞增生、减轻肾脏硬化。并应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以及防治合并症为主要目的。可采用下列综合治疗措施:

1.积极控制高血压

防止肾功能减退或使已经受损的肾功能有所改善,防止心血管合并症,并改善远期预后。

(1)治疗原则①力争达到目标值,如尿蛋白

(2)治疗方法①非药物治疗限制饮食钠的摄入,伴高血压患者应限钠,钠摄入量控制在80~100mmol,降压药物应该在限制钠饮食的基础上进行:调整饮食蛋白质与含钾食物的摄入;戒烟、限制饮酒;减肥;适当锻炼等。②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

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长效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由于ACEI与ARB除具有降低血压作用外,还有减少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肾保护作用,应优选。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ACEI或ARB要防止高血钾和血肌酐升高,血肌酐大于264μmol/L(3mg/dl)时务必在严密观察下谨慎使用,尤其注意监测肾功能和防止高血钾。少数患者应用ACEI有持续性干咳的不良反应,可以换用ARB 类。

2.减少尿蛋白

延缓肾功能的减退,蛋白尿与肾脏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因此应该严格控制。ACEI与ARB 具有降低尿蛋白作用,其用药剂量常需要高于其降压所需剂量。但应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3.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的摄入

低蛋白与低磷饮食可以减轻肾小球高压、高灌注与高滤过状态,延缓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患者应限制蛋白质及磷的入量,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或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

4.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

感染、低血容量、脱水、劳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妊娠及应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造影剂等),均可能损伤肾脏,应避免使用或者慎用。

5.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由于慢性肾炎是包括多种疾病在内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病理类型及其程度、临床表现和肾功能等差异较大,故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应根据病因及病理类型确定。

6.其他

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他汀类降脂药、中医中药也可以使用。

预后

慢性肾炎病情迁延,缓慢进展,最终将致慢性肾衰竭。其进展速度个体差异很大,病理类型为重要因素,但也与是否重视保护肾脏、治疗是否恰当及是否避免恶化因素有关。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肾病科IgA血管炎肾损害诊疗规范2023版

IgA血管炎肾损害诊疗规范2023版 IgA血管炎(IgAVaSeUIitis,IgAV)曾命名为过敏性紫瘢(Henoch-SchoMeinpurpura,HSP),是一种全身系统性的血管炎,其特征性表现为小动脉、毛细血管以及小静脉的血管壁和肾小球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伴IgAI沉积。IgAV肾脏累及称为IgAV肾炎,既往称为过敏性紫瘢性肾炎,其特点表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病理表现为,荧光染色可见IgA特异性在肾小球系膜区颗粒样沉积。非血栓性皮肤紫瘢是最常见的表现,常位于下肢和臀部,呈对称性。还伴有全身其他脏器受累,包括腹痛、血便、关节疼痛伴或不伴关节炎和蛋白尿、血尿等肾小球肾炎表现。因其肾脏的组织学表现与IgA肾病相一致,提示此两种疾病可能具有相似的致病机制。 【病因与发病机制】 IgAV病因不明,大部分疾病的发生多见于秋、冬季节,往往和前期感染,尤其上呼吸道感染有关。近年研究发现,IgAV肾炎的发病机制与IgA肾病相似,血清IgA亚型IgAI分子较链区0糖基化异常(Gd-IgAI)与抗Gd-IgA1.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导致小血管炎。IgAV肾炎与IgA肾病在肾脏具有相同的组织学病变,肾脏均以IgA沉积为主。补体激活在过敏性紫瘢的发病机制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尤其凝集素途径和旁路补体途径也得到广泛认识。 【病理】 光镜下肾穿刺发现HSP与IgA肾病相似。典型的肾小球病变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不同程度的新月体形成,包括系膜细胞的增生和基质的扩张,可以是局灶性,亦可为弥漫性。在严重的病例,单核及多核细胞可浸润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出现坏死现象。有些病例新月体形成,病变从节段到周围,起始为细胞性,最终变成纤维化。小管间质萎缩改变及间质纤维化与肾小球损伤程度相一致。免疫荧光镜检可见IgA呈颗粒样在肾脏系膜区较广泛沉积,也可有IgG、IgM.C3备解素和纤维蛋白相关抗原的沉积。 国际儿童肾脏病理研究组将该病病理分为六类(表17-8-2-1.)o 表17-8-2-1国际儿童肾脏病理研究组过敏性紫瘢性 肾炎病理分型 分型标准 微小病变 系膜增生:局灶性

中国肾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肾病诊疗指南(2024版) 前言 本指南根据我国肾脏病防治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肾脏病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肾脏病专科医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诊疗规范,旨在提高我国肾脏疾病的诊疗水平,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目录 1. 概述 2. 诊断方法 3. 慢性肾病 4. 急性肾损伤 5. 慢性肾衰竭 6. 常见肾小球疾病 7. 常见肾实质疾病 8. 儿童肾病 9. 老年肾病 10. 肾病综合征

11. 治疗原则 12. 药物治疗 13. 中医治疗 14. 护理与康复 15. 预防与调养 16. 研究进展与展望 1. 概述 肾病是指影响肾脏正常功能的疾病,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血管等部位的病变。我国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2. 诊断方法 肾病诊断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肾活检等。其中,肾活检是确诊肾脏疾病类型的重要手段。 3. 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CKD)是指持续损害肾脏功能的一种疾病。根据我国CK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CKD患病率为10.8%。 4.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AKI)是指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表现为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失衡和全身炎症反应。 5.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CRF)是慢性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表现为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产物潴留和全身多系统受累。 6. 常见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疾病包括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 7. 常见肾实质疾病

肾实质疾病包括肾炎、肾病、肾肿瘤等。 8. 儿童肾病 儿童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9. 老年肾病 老年肾病是指老年人发生的肾脏疾病,常见病因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 10.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表现为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 11. 治疗原则 肾病治疗原则为:控制原发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 缓疾病进展,防止并发症。

慢性肾炎诊疗规范

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以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病因 慢性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但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至。此外,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无急性肾炎病史,故目前较多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无肯定的关联,它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将其分为以下五个亚型: 1.普通型 较为常见。病程迁延,病情相对稳定,多表现为轻度至中度的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尿蛋白(+)~(+++),镜下血尿和管型尿等。病理改变以IgA肾病,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系膜增生性较常见,也可见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早期)膜增生性肾炎等。

2.肾病性大量蛋白尿 除具有普通型的表现外,部分患者可表现肾病性大量蛋白尿,病理分型以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为多见。 3.高血压型 除上述普通型表现外,以持续性中等度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特别是舒张压持续增高,常伴有眼底视网膜动脉细窄、迂曲和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少数可有絮状渗出物和(或)出血。病理以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弥漫性增生为多见或晚期不能定型或多有肾小球硬化表现。 4.混合型 临床上既有肾病型表现又有高血压型表现,同时多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征象。病理改变可为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晚期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5.急性发作型 在病情相对稳定或持续进展过程中,由于细菌或病毒等感染或过劳等因素,经较短的潜伏期(1~5日),而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经治疗和休息后可恢复至原先稳定水平或病情恶化,逐渐发生尿毒症;或是反复发作多次后,肾功能急剧减退出现尿毒症一系列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为弥漫性增生、肾小球硬化基础上出现新月体和(或)明显间质性肾炎。 检查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肾内科诊疗常规

肾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摘自《临床诊疗指南·肾病学分册》 一、急性肾盂肾炎 【概念】 急性肾盂肾炎,又名急性上尿路感染由细菌(极少数可由病毒、原虫、真菌}引起的一侧或两侧肾盂以及肾实质的局灶性炎症改变。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腰痛、高热、寒战,常伴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病史采集】 1.流行病学: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以育龄妇女最多见,50 岁以上的男性及女婴也常发病。 2.临床表现: (1)泌尿系统症状:急性起病,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部不适,持续性腰痛,出现尿浑浊和肉眼血尿,部分患者见上腹或下腹的疼痛。 (2) 全身感染症状: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及呕吐,全身乏力。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一般情况、出现严重感染败血症者需行生命体征监测。 2.专科检查:肋脊角和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击痛。 3.重症病人观察:神志、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 【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尿常规表现为脓尿,离心后尿沉渣镜下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尿蛋白微量为-~+;部分病人有血尿。 2. 尿细菌学检查: (1)清洁中段尿培养:尿中含菌量≥105/m1为真性菌尿,104~105/m1为可疑阳性,≤104 可能是污染。球菌≥103为阳性。 (2)尿涂片检查:未离心尿革兰民染色,在显微镜下平均每个视野≥1个细菌,为真性菌尿。 3.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细菌使尿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可与Griess试剂反应显红色。 4.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菌(ACB):阳性者可协助诊断(敏感性>80%,特异性>90%)。 5.肾小管功能检查:尿酶2项、尿微球蛋白测定等,含量升高者提示肾盂肾炎。 6.影像学检查:x线或B超检查可发现肾脏是否有结石、梗阻、反流、畸形或肿瘤。 【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即可作出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鉴别诊断】 1.应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如流感、症疾、败血症、伤寒等相鉴别。 2.与其他腹部器官炎症如急性阑尾炎、女性附件炎等相鉴别。 3.与肾结核相鉴别。

尿路感染诊疗规范

尿路感染诊疗规范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UTI)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在泌尿系统异常繁殖所致的尿路急、慢性炎症。可见于从新生儿到老年的各个人群,尤以女性(特别是在妊娠期)、新生儿或高龄男性、免疫功能低下、肾移植、尿路功能和结构异常者多见。尿路感染不仅常见,而且临床表现十分多样,包括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无症状菌尿等。急性肾盂肾炎是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病变不仅限于肾盂,还可引起全身的炎症性反应,甚至并发败血症,在部分患者的肾组织内可有瘢痕形成,导致肾功能不全。 1 尿路感染的诊断 1.1 急性单纯性(非复杂性)膀胱炎 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耻骨上压痛等,可伴有肉眼血尿。 尿常规检查有脓尿和(或)血尿。 镜下检查细菌≥5/HP或清洁中段尿定量细菌培养≥103cfu/ml。 病原菌以大肠杆菌占绝对优势,约70%~95%,腐生葡萄球菌约5%~10%,偶尔可有其他肠杆菌,如变形杆菌和克雷伯菌等。 非细菌性病原微生物约占20%,如有生殖道的病变或阴道分泌物增多,应排除衣原体、淋球菌、滴虫、真菌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可能。 1.2 急性单纯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 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腰痛、肋脊角压痛,肾区叩击痛伴或不伴有尿路刺激症状,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尿常规检查有脓尿和(或)血尿。血白细胞常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 清洁中段尿定量细菌培养≥104cfu/ml,致病菌同急性单纯性(非复杂性)膀胱炎。

无尿路解剖学及功能异常、无机体免疫功能损害。 单纯性膀胱炎经短程疗法治疗失败者应考虑肾盂肾炎的诊断。 1.3 复杂性尿路感染 临床表现为有泌尿道和(或)全身症状的膀胱炎或肾盂肾炎,并具有尿路解剖学和(或)功能异常、肾脏基础病变和全身性病变导致的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降低,使尿路感染易于发生或不易控制。 病原菌谱广、多为耐药菌株。 清洁中段尿定量细菌培养为真性菌尿标准: (1)女性≥105cfu/ml; (2)男性≥104cfu/ml; (3)导尿管尿液≥104cfu/ml; (4)耻骨上膀胱穿刺的尿液标本,获得任何数量的菌落计数。 发生于男性、儿童、孕妇和老年患者的尿路感染常属复杂性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的复杂因素包括: (1)存在留置导尿管、支架或夹板(尿道,输尿管,肾)或间歇性膀胱导尿; (2)膀胱残余尿>100ml; (3)任何原因的尿路梗阻,如膀胱出口梗阻(包括神经源性膀胱)、结石、肿瘤; (4)膀胱输尿管反流或其他功能异常; (5)尿路改道成形术,回肠回路或袋; (6)尿路上皮的化学和辐射损伤; (7)围术期和术后的UTI; (8)肾功能不全、移植术后、糖尿病和免疫缺陷。 1.4 无症状菌尿 患者无尿路刺激症状,尿白细胞≥5/HP,连续2次清洁中段尿

肾脏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肾脏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肾脏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肾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身体内清除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的主要器官。肾脏内科疾病是指发生在肾脏本身或与肾脏相关的病理状态,包括肾小球疾病、间质性肾炎、肾小管疾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生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不良的健康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介绍肾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 一、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肾小球的炎症性疾病,其中炎症等病理改变导致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下降,导致尿量减少,蛋白尿和血尿,高血压等症状。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检查,包括病理检查,尿液检查,肾脏成像和生化检查等。 治疗:治疗肾小球肾炎主要是通过减轻炎症,保护肾脏,并消除症状来缓解病情。治疗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炎药等。剂量和持续时间的选择取决于病情和肾功能状态。 二、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多系统疾病,其诱因包括代谢异常、感染、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因素等。肾病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包括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血尿等。

治疗:治疗的目标是保护肾脏,预防进展和控制症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的目标,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针刺和草药等。 三、肾结石 肾结石是一种在肾脏内形成的坚硬结构,由尿液中的矿物质结晶而成。肾结石的临床表现包括突发性腰痛、肾绞痛、腰部压痛等。 治疗:治疗肾结石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并预防结石的形成。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营养建议和手术。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止痛药、消炎药和尿路扩张剂等。营养建议包括增加水分摄入、避免高嘌呤和盐含量食物。 四、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包括肾缺血、肾毒性等。临床表现包括突然发生的尿量减少、肾功能指标上升、电解质紊乱和代谢酸中毒等。 治疗: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主要目标是减轻症状,恢复肾功能并预防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治疗方案包括控制电解质平衡,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尿量蛋白排泄量的恢复,以及控制原因如感染,代谢性酸中毒等。 五、慢性肾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规范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于原发于肾脏的各种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病等;或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等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肾功能逐渐减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病程经过相对长,一般是数年,甚至数十年。属于“关格”,“癃闭”范畴。 1. 诊断 (一)慢性肾脏疾病的定义 慢性肾脏疾病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损害≥3个月,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肾损害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表现下列之一(1)肾脏病理形态学异常(2)具备肾损害的指标,包括血尿成份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或者GF R<60ml/min∙1.73m2≥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表现。其中正常老年人、婴儿、素食者、单侧肾脏灌注下降GFR在60-90 ml/min∙1.73m2时,要综合考虑,不能依据GFR一项判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脏病疾病诊断要完整,尽可能包括临床诊断(概括临床特征,如肾病综合症)、病因诊断、病理诊断、肾功能诊断及合并症诊断。 (二)根据GFR可以将慢性肾脏疾病进行分期诊断,一般门诊病人可根据简化MDRD公式计算GFR,住院病人待检查回报后应进一步以修正公式计算,进行肾功能评估,其中到5期需进行血液透析。因此应对病人的早期评估,早期干预。 1期为肾损害,GFR正常甚至上升(GFR≥90ml/min∙1.73m2),一般此时应注意对慢性肾脏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以期延缓疾病进展。 2期为肾损害,GFR轻度下降,一般GFR在60-89ml/min∙1.73m2此时因为肾脏储备代偿能力很大,肾功能虽有所减退,但其排泄代谢产物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能力仍可满足正常需要,因此没有明显的症状。此时应对疾病的是否会进展和进展速度进行评估。 3期GFR中度下降,即肾功能不全期.GFR在30-59ml/min∙1.73m2,肾小球已有较多损害,肌酐尿素氮可偏高或超出正常值.病人可以出现贫血,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精神不易集中等早期表现.但常被忽视。若有失水,感染,出血等情形,则很快

肾病内科诊疗指南

肾病内科诊疗指南 目录 第一部分肾病内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第三节慢性肾小球肾炎 第四节第四节隐匿性肾炎 第五节 IgA肾病 第六节肾病综合征 第二章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第一节狼疮性肾炎 第二节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 第三节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第四节糖尿病肾病 第五节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 第三章肾小管、间质疾病 第一节肾小管酸中毒 第二节间质性肾炎 第四章尿路感染 第五章高血压性肾损害 第六章梗阻性肾病 第七章肾功能衰竭 第一节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二节慢性肾功能衰竭

第三节血液透析 第二部分肾病内科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建立血液透析临时性血管通路 第二章建立血液透析永久性血管通路

第一部分肾病内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一组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疾病,以急性起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征,并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损害。可发生于多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后。但大多数为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炎。 【临床表现】 一、发作前常有前驱感染.潜伏期7—2l天。 二、突发性血尿,常表现为镜下血尿,并蛋白尿、水肿、高血压。重者出现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少数病人可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或高血压脑病。 三、本病多为自限性,绝大多数病人于2—4周内出现利尿消肿、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少数病人轻度镜下血尿和微量白蛋白尿迁延6—12个月。 四、实验室检查 (一)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尿中红细胞多为畸形红细胞。并可在尿沉渣中查到少量白细胞、红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及颗粒管型。大多数病人出现蛋白尿。 (二)血常规显示轻度贫血,常与水、钠潴留及血液稀释相关。白细胞可正常或升高。 (三)血沉在急性期常加快。 (四)肾功能检查可见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并常出现一过性血尿素升高。由于血液稀释血肌酐很少高于正常。肾小管功能多不受影响,尿浓缩功能正常。 (五)有关链球菌感染的细菌学检查常用咽拭子或皮肤感染灶细菌培养,结果多提示为A组链球菌感染。 (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多逐渐上升。 (七)免疫学检查应动态观察血补体C 3变化。本病的早期C 3 ,下降,8周内逐 渐恢复正常。 【诊断要点】 链球菌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等典型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或)高脂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根据病因,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又分为普通型和难治型,难治型包括频繁复发型、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频繁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是指半年内复发 2次或2次以上,或一年内复发3次或3次以上者。 诊断肾病综合征需要符合以下标准:尿蛋白大于3.5g/d、 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其中,前两项为必 需项。诊断应包括三个方面:确诊肾病综合征、确认病因(首先排除继发性和遗传性疾病,才能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判断有无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过敏性紫癜肾炎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皮肤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好发于中年女性及青少年,免疫学检查可见多种自身抗体;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好发于中老年,常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

糖尿病患者;肾淀粉样变性病好发于中老年,肾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多器官受累的一部分;骨髓瘤性肾病也是一种肾病综合征,需要注意鉴别。对于这些疾病的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的疾病,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包括骨痛、血清单株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M带及 尿本周蛋白阳性,骨髓象显示浆细胞异常增生(占有核细胞的15%以上),并伴有质的改变。如果病变累及肾小球,可能会 导致肾病综合征。这些特征性表现可以帮助医生进行鉴别诊断。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应该积极防治。其中包括感染、血栓及栓塞、急性肾衰竭以及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等。对于感染,通常在激素治疗时无需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否则可能会诱发真菌二重感染。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选用对致病菌敏感、强效且无肾毒性的抗生素积极治疗,有明确感染灶者应尽快去除。对于血栓及栓塞,抗凝治疗可给予肝素钠或华法林,同时配合抗血小板药。对于已发生血栓、栓塞者应尽早给予溶栓治疗。对于急性肾衰竭,可采取襻利尿剂、血液透析、原发病治疗以及碱化尿液等措施。在

肾内科诊疗规范(最新版)

临床诊疗规范·肾内科部分 编写委员会名单 主编:汤显湖 副主编: 严文华林金称 编写人员:王建雄刘勋华操凤 王润秀李小生雷向宏 尹伟英张凤霞王岚枫 王健

肾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分目录 第一节慢性肾衰竭 (2) 第二节慢性肾炎综合征 (3) 第三节肾病综合症 (5) 第四节 IgA 肾病 (7) 第五节狼疮性肾炎 (9) 第六节高血压肾损害 (12) 第七节糖尿病肾病 (13) 第八节尿路感染 (15) 第九节急性肾衰竭 (16) 第十节尿路结石 (18)

第一节慢性肾衰竭 一、【临床表现】 在CRF 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在CRF 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早期,病人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病人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CRF 中期以后,上述症状更趋明显。在尿毒症期,可出现急性心衰、严重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一)、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慢性肾衰时,酸碱平衡失调和各种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当常见。 1.代谢性酸中毒 2.水钠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或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 3。钾代谢紊乱:易于出现高钾血症;有时由于钾摄入不足、胃肠道丢失过多、应用排钾利尿剂等因素,也可出现低钾血症。 4。钙磷代谢紊乱:在肾衰的中、晚期(GFR<20ml/min)时出现高磷血症、低钙血症。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和肾性骨营养不良。 5。镁代谢紊乱:当GFR〈20ml/min 时,常有轻度高镁血症。低镁血症也偶可出现。 (二)、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 (三)、心血管系统表现 心血管病变是CKD 患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和最常见的死因.主要有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积液、心包炎、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钙化。 (四)、呼吸系统症状气短、气促,严重酸中毒可致呼吸深长.体液过多、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肺水肿或胸腔积液、“尿毒症肺水肿”。 (五)、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有尿味。消化道出血也较常见。 (六)、血液系统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 (七)、神经肌肉系统症状早期症状可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尿毒症时可有反应淡漠、谵妄、惊厥、幻觉、昏迷、精神异常等.周围神经病变.(八)、内分泌功能紊乱主要表现肾脏分泌1,25(OH)2 维生素D3、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和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II 过多; (九)、骨骼病变肾性骨营养不良(即肾性骨病)相当常见,包括纤维囊性骨炎(高周转性骨病)、骨生成不良(adynamic bone disease)、骨软化症(低周转性骨病)及骨质疏松症。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要点: 1.慢性肾脏病史超过 3 个月。所谓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包括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 2.不明原因的或单纯的GFR 下降〈60ml/min(老年人GFR〈50ml/min)超过3 个月。 3. 在GFR 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 三、【治疗方案与原则】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域慢性肾脏病等慢性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域慢性肾脏病等慢性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公布日期】2022.01.26 •【文号】国卫办医函〔2022〕34号 •【施行日期】2022.01.2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慢性病防控,医疗机构与医师 正文 关于印发县域慢性肾脏病等慢性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的通 知 国卫办医函〔2022〕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相关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县域慢性肾脏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通知公告栏目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联系人:王义辉、张牧嘉、王斐

电话:010—68791885 传真:010—6879219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联系人:段华鹏、王瑾 电话:010—59957797 传真:010—59957684 附件:1.县域慢性肾脏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2.县域高血压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3.县域血脂异常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4.县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5.县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6.县域脑血管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7.县域糖尿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2022年1月26日

慢性肾脏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附件1 县域慢性肾脏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以下简称CKD)是我国常见地重大慢性疾病,患病率高达10.8%。CKD起病隐匿,具有知晓率低,治疗率低与医疗费用高等特点,如未得到及时合理地诊治易发展为尿毒症。同时,CKD并发症可累及心,脑,肺等多个重要器官,给患者与家庭带来严重危害与沉重负担。本方案地制定,对各县域医疗机构落实自身功能定位,为CKD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长期规范管理提供一体化,高质量地医疗服务有着积极作用。 一,县域不同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一)村卫生室。 村卫生室负责定期随访工作,通过问诊,查体与简单检查,特别是通过测量血压,尿常规试纸等手段进行初步筛查;向上转诊疑似CKD患者,接收上级医院向下转诊地CKD患者;开展患者地随访与基本治疗,监督患者治疗依从性;早期识别与初步评估CKD急性加重;开展健康教育,指导与督促患者建立良好地生活方式;有条件地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与中医药早期干预工作。 (二)乡镇卫生院。 乡镇卫生院负责CKD地早期筛查,开展尿常规与肾功能检

测,有条件地完善泌尿系统B超检查,初步确定CKD诊断;熟悉转诊医院地基本情况,专家特长,常用检查项目及价格;按照上级医院已制定地疾病诊疗方案进行规范诊治与随访;识别,诊断与评估CKD急性加重;向上转诊危重症,急性加重患者;实施患者年度常规体检,有条件地可以开展并发症筛查。负责中医诊断治疗,随访评估与村级医疗机构中医药健康教育培训。 (三)县级医院。 县级医院负责常见CKD地临床与病理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与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地治疗方案,有中医药服务能力地医院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地中西医治疗方案;对尿毒症患者进行规范地透析治疗与长期随诊;救治CKD急性发作与重症患者,向上级医院转诊疑难,罕见与危重CKD患者;实施患者定期专科体检,并发症筛查;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与业务培训;指导,实施双向转诊;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与医疗效果进行评估。已加入县域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地社会办医疗机构可在牵头医院统筹下参照本技术方案执行。 二,分级诊疗服务路径

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

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 慢性肾小球肾炎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临床表现主要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水肿。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尿液中存在大量蛋白质。血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另一个常见症状,表现为尿液中存在红细胞。高血压是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导致体内代谢产物排泄障碍,进而引起血压升高。水肿则是因为肾脏受损后,体内的代谢产物无法正常排泄,导致水分在体内潴留。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尿常规、血常规、生化全套等,以检测尿液和血液中的化学成分是否正常。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B超、CT等,以观 察肾脏的形态和结构是否正常。病理检查则是通过肾脏活检,对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饮食治疗。药物治疗方面,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以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缓解症状。手术治疗方面,当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可考虑进行肾移植手术。饮食治疗方面,应遵循低盐、低脂、低蛋白的饮食原则,控制饮食中钠、钾、磷等元素的摄入量。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要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能随

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要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对于预防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以下措施值得:一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避免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二是保持健康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过大;三是定期进行尿液和血液检查,以及肾脏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肾脏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对于提高诊疗水平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 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疾病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风险。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在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中的应用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是中医儿科专家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 结而成的,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的诊疗指导,提高小儿疾病的治愈率。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儿科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一定的死亡率。本文将探讨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在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中的应用价值。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1)诊断要点 ①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逐步减退,后期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等。 ②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贫血及高血压等表现。 ③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 (2)病理特点 一般有如下几种类型:①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②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③膜性肾病;④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⑤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1)要点: 慢性肾炎的诊断并不完全依赖病史的长短,多数慢性肾炎其病理类型决定其起病即为慢性病程。一般而言,凡有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程迁延,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肾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并有利于指导治疗。 慢性肾炎个体间差异较大,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特别应注意某一表现突出者,如高血压突出者而易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增生性肾炎(如IgA肾病等)感染后急性发作者易误诊为急性肾炎,应

予以鉴别,同时应注意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 (2)肾炎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Alport 综合征)。 (3)分级诊断 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依据蛋白尿、肾功能、水肿和高血压的程度将慢性肾小球肾炎分为轻型和重型。 轻型:尿蛋白1~2+之间,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在2g以下,肾功能正常。 重型:尿蛋白持续在3~4+,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在2g以上,肾功能可异常。 (二) 证候诊断 1.本证: (1)脾肾气虚证:腰脊酸痛,疲倦乏力,或浮肿,纳少或脘胀;大便溏,尿频或夜尿多。舌质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2)肺肾气虚证:颜面浮肿或肢体肿胀,疲倦乏力,少气懒言,易感冒,腰脊酸痛;面色萎黄。舌淡,苔白润、有齿痕,脉细弱。 (3)脾肾阳虚证:全身浮肿,面色白光白,畏寒肢冷,腰脊冷痛(腰膝酸痛),纳少或便溏(泄泻、五更泄泻);精神萎靡,性功能失常(遗精、阳痿、早泄),或月经失调。苔白,舌嫩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4)气阴两虚证: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或易感冒,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腰痛或浮肿;口干咽燥或咽部暗红、咽痛。舌质红或偏红,少苔,脉细或弱。 (5)肝肾阴虚证: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或口干咽燥,腰脊酸痛;遗精,滑精,或月经失调。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2.标证:

慢性肾炎诊疗规范

慢性肾炎诊疗规范 慢性肾炎综合征:蛋白尿、血尿、伴或不伴有高血压、浮肿 入院第一天: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纳入临床路径 问诊:围绕主诉进行,重点关注尿液的性状,是否有浮肿,浮肿的特点,有无尿量变化,是否有皮疹、关节痛、脱发、光过敏、口腔溃疡、龋齿,近期有无胃肠道或上呼吸道感染,有无长期感染、服用保健品、服用止痛药的病史,询问有无口服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有无诊疗经过,疗效如何。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有无颜面部及双下肢浮肿,有无皮疹,心肺听诊。 如符合慢性肾炎,则纳入临床路径,开具检查,勾选路径中的检查项目,与以下项目进行核对。 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清C肽、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肿瘤筛查、输血常规(发光法)、血沉、心肌酶、血尿b2微球蛋白、甲状腺功能三降钙素BNP、25羟维生素D、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 凝血功能评估:凝血常规、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 免疫相关检查:免疫功能组合、类风湿组合、血尿免疫球蛋白轻链、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淋巴细胞绝对技术; 肾脏科特异性检查:抗核抗体、ENA多肽谱、PANCA、cANCA(以上为文字医嘱,需写空白化验单)、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双链DNA、抗磷脂酶A2R抗体、抗髓过氧化物抗体、抗蛋白酶3抗体、抗c1q抗体、抗心磷脂抗体,以上均需写空白化验单,可写在同一张单子上; 肾小管功能评估:尿溶菌酶、尿NAG酶(为文字遗嘱,需写空白化验单)、尿渗透压、尿酸化功能; 其他尿液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电泳、尿红细胞计数(细胞学计数)、尿NAGL、尿培养、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器械检查:常规心电图、胸部CT、肝胆胰脾B超/泌尿系统超声、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血压、24小时动态心电图、肾小球滤过率测定(ECT)、肾有效血浆流量;如双下肢严重浮肿需查双下肢血管超声; 制定诊疗计划:监测血压、尿量、体重,评估肾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入院第二天:查看辅助检查报告,重点关注并发症 重点关注尿常规有无白细胞,凝血功能有无异常,血清白蛋白水平,泌尿系统彩超有无肾脏体积及结构异常,如患者存在严重低蛋白血症,高凝状态,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预防血栓。如患者存在严重低蛋白血症,高凝状态,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预防血栓。如患者存在大量胸腔积液、严重浮肿,需先行CRRT治疗减轻水肿情况。如无禁忌、血压140/90mmHg 以下,拟行肾穿刺活检术,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入院第三-四天:拟行肾穿刺术 填写穿刺预约单,与彩超室约定穿刺时间,向患者宣教肾穿刺的相关注意事项(提前在病床练习俯卧位憋气,练习在病床解小便,告知患者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心情放松),填写肾穿刺病理单,再次确认患者血压正常,无穿刺禁忌症。肾穿刺前一天停止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如行CRRT治疗,需用枸橼酸抗凝,枸橼酸封管。

肾脏病诊疗指南

肾脏病诊疗指南 肾脏病诊疗指南第三版序言 慢性肾脏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 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现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其发病率日益增长,已成为影响全民健康和生活质量 的主要疾病,对我国肾脏病防治提出严重挑战。制定肾脏病的临床诊治指南,实施肾脏 病的规范化诊治,对提高肾脏病诊疗水平、延缓肾脏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肾 脏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以及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肾脏病学领域带来了诊断、治疗新理 念和新思路,相关诊治指南不断更新。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安民 院长的领导下,肾内科组织临床一线工作的多位医生执笔,编写了《临床医师诊疗丛书 ・肾脏病诊疗指南》 (第三版)。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多方面征求了肾脏病领域专家、学者 的意见,参考了国内外肾脏病临床指南、教科书、专著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力求体现国 内外肾脏病诊治的新进展。此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也强调了实用性和简洁性,力求达 到指导临床医生肾脏病诊治的目的,提高一线医生肾脏病临床诊疗的规范化程度和诊治 水平,使广大肾脏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受到切实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全书的编写以常 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诊治为重点,分为四个部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等十七个部分。内容系统全面,编排恰当,理论阐述简明扼要。 但是,由于本书是全体编者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尽管大家编写认真,仍然难免存在缺 点和错误,希望读者给予指正。徐钢 2021 年4 月 《肾脏病诊疗指南》(第三版)编写人员主编徐钢 编委刘晓城刘慎微吕永曼姚颖曾红兵何晓峰马祖福黄毅高红宇韩敏叶婷董蕾刘柳宁 勇何凡李俊华汪志祥目录 第一篇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第一章急性肾小球肾炎第二章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第三章 慢性肾炎综合征 第四章肾病综合征第五章微小病变型肾病第六章膜性肾病 第七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第八章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第九章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第十章IgA肾病第二篇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第一章狼疮性肾炎第二章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第三章系统性血管炎肾损害第四章尿酸性肾病 第五章肝硬化相关性肾小球疾病第六章肝肾综合征第七章心肾综合征第八章糖尿 病肾病第九章肥胖相关性肾病第十章肾淀粉样变 第十一章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第十二章Castleman’s病第十三章POEMS综合征第十 四章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第三篇感染性疾病与肾脏第一章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第二章

2011肾内科中医单病种诊疗规范

2011年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方案 一定义:慢性肾小球肾炎指多种病因引起的具有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一般起病隐匿,病情缓慢进展,多数 患者以水肿为主要症状,可伴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尿液常规 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和(或)红细胞。本病属于中医的“水 肿”、“虚劳”、“尿浊”、“尿血”、“腰痛”等范畴。 二诊断标准: 青壮年多见,具有蛋白尿、血尿(相差显微镜以多形红细胞为主)、高血压、水肿、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病情迁延不愈超过一年以上,除外继发性。 三治疗流程 浮肿、蛋白尿血尿 ↓↓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尿四样尿红细胞形态 ↘↙ 血常规、肾功能、血清蛋白、泌尿系B超、 免疫球蛋白、补体、风湿全套、血压检测等 ↓ 符合慢性肾炎诊断 ↓ 肾组织活检(必要时) ↙↘ 中医辨证施治西医治疗 四中医辨证 1、病机特点:肺、脾、肾功能失常,脏腑虚损,水湿不化,淤血留滞,郁热内伏。病位:肺、脾、肾。病性:正虚邪实。 2、辨证分型 1)脾肺气虚:尿蛋白时轻时重,轻度疲乏,动则气短,易感冒, 纳差,大便多溏,舌偏淡,苔薄白,脉沉缓。 2)气阴两虚:尿蛋白或镜下血尿存在,神疲乏力,口干,易感冒, 舌偏红,苔薄白少津,脉细。 3)肝肾阴虚:尿蛋白或镜下血尿反复出现,腰膝酸痛,五心烦热, 盗汗,大便偏干,舌红,苔薄少津,脉细数。 4)脾肾阳虚:蛋白持续存在,畏寒肢冷,神倦气短,纳差便溏, 腰膝酸软,夜尿增多,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5)湿毒内蕴:无水肿或轻度水肿,尿蛋白或镜下血尿持续不消, 可有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腰酸腰痛,周身困重,口苦口干,

小便黄热,舌红,苔腻,脉滑数。 6)正虚夹瘀:病久尿蛋白或镜下血尿持续不退,可伴血肌酐、尿 素氮升高,腰痛如刺,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五治疗方案: 1、治疗原则 1)防止或延缓肾功能恶化。 2)改善、缓解临床症状。 3)防治严重并发症。 2、辨证施治 1)脾肺气虚证:治法:脾肺双补。方用异功散合玉屏风散。药物 组成:党参、茯苓、白术、陈皮、黄芪、防风。 2)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肾。方用知柏地黄丸。药物组成: 生地、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知母、黄柏。 3)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方用六味地黄丸+生脉散。药 物组成:党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黄、萸肉、山药、茯苓、 丹皮、泽泻。 4)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方用右归饮。药物组成:熟地、 萸肉、山药、肉桂、附子、炙甘草、枸杞子、杜仲。 5)湿毒内蕴证: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方用八正散。药物组成: 木通、车前子、萹蓄、大黄、滑石、甘草、瞿麦、栀子。 6)正虚夹瘀证:治法:补气行瘀。方用桃红四物加四君子汤。药 物组成:桃仁、红花、生地、川芎、赤芍、丹皮、党参、茯苓、 白术、甘草。 3、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休息,限盐,优质低蛋白饮食,防风寒感冒。 2)控制高血压,首选ACEI或ARB(Scr<3mg/dl),一般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3)血小板解聚和抗凝药物:双嘧达莫,低分子肝素。 4)合并症治疗:降血脂(他汀类),降尿酸治疗,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 5)激素和细胞和细胞毒药物:根据病理结果酌情使用(强的松等)。六诊疗特色 1、慢性肾炎多有夹淤,适当加用活血化瘀药可增加疗效。 2、血尿以虚证为多见。治疗上除明显邪实者,均可以虚论治。 3、有表者先解表证,后论本证,标本兼顾。 4、禁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磺胺类、非甾体类抗炎药、 含马兜铃酸成分中草药或中成药。 七疗效评价:

肾脏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肾脏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一、肾病综合征 【概述】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由多种病因引起,其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差异甚大。临床上不能仅满足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必须对其作出病因、病理、并发症乃至完整诊断,以提高肾病综合征治疗的缓解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引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有多种,以微小病变肾病、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几种类型最为常见。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之诊断主要依靠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肾淀粉样变性、药物肾损害、肾肿瘤等。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前可有职业病史、有毒有害物接触史、服用药物或食物过敏史等情况,可继发于呼吸道、皮肤的感染、病毒性肝炎、肿瘤、糖尿病、系统性疾病等,起病可急骤也可隐匿,患者可有乏力、恶心、腰酸、食欲下降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除水肿、蛋白尿外,临床还可表现为血尿、高血压及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 其主要症状为水肿,特点是水肿首先出现于皮下组织较疏松部位,如眼睑、颜面等处,然后出现于下肢(常从踝部开始),多为指压凹陷性水肿,严重的可发展至全身,引起胸水、腹水、心包积液。水肿与体位有明显的关系,如出现一侧下肢与体位无关的固定性水肿,应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也有部分患者水肿不明显。 2.实验室检查典型的肾病综合征实验室检查表现为:①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 /d);②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③高脂血症。 此外,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可增多,可见管型,肾功能正常或受损[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可伴免疫指标(抗核抗体、抗双链DNA、ANCA、免疫球蛋白等)、肿瘤指标(CEA、AFP、PSA等)、病毒指标(HBV、HCV、HIV等)、骨髓穿刺活检异常。肾穿刺活检可明确病理分型。3.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 (1)感染: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存在营养不良、免疫状态异常、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感染的机会增加。感染部位多发生在呼吸道、泌尿系统和消化道。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引起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其他如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疱疹病毒等)、真菌的感染机会也明显增加。在严重肾病综合征伴大量腹水时,易在腹水的基础上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 (2)血栓栓塞: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甚至严重致死性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肾静脉和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部分可呈典型肺梗死表现。大多数肾静脉血栓的患者表现为亚临床型。膜性肾病中肾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最高,可达50%以上,其次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3)急性肾衰竭: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可发生在肾病综合征的不同阶段,但以疾病初期和肾病未获缓解时的发生率为最高。合并急性肾衰竭的原因主要有:①严重血容量不足所致的肾前性氮质血症;②缺血、感染或药物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③感染、药物及过敏所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④高凝所致的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⑤肾间质水肿。对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者应积极寻找原因,及早给予对因治疗,肾功能大多可恢复正常。 (4)代谢紊乱: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低白蛋白血症,蛋白代谢呈负平衡。长期低白蛋白血症可造成患者营养不良、贫血、机体抵抗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钙磷代谢紊乱、维生素D缺乏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