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通史解说词19楚汉战争

中国通史解说词19楚汉战争

中国通史解说词19楚汉战争
中国通史解说词19楚汉战争

19楚汉战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场战争能像这场战争一样如此充满魔力,它的胜负直接决定了一个伟大王朝的诞生,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战争的巨大魅力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战争的本身,因为这场战争的每一个情节,几乎都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经典故事,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成语也因此诞生,两千年来一直融入在我们的生活细节里,甚至是我们的大脑神经和血液之中,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思维,甚至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这场战争的两个主角更是星光璀璨,他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两种男人形象,诸多的配角也同样光彩夺目,他们的行为对后世影响深远,屈辱与奋进,忠诚与背叛,英雄与美女,战争与和平,在秦朝末年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名闻千古的旷世大戏。

第十九集楚汉战争

秦始皇出巡图

这是一支十分壮观的出巡队伍,仪仗队伍仪态万千,其中一人站坐在车辇上,威风凛凛,人见人畏,他就是秦始皇,一群来自江苏丰、沛一带的征夫在咸阳城中正遇上秦始皇出行,众人见此场面无不惊叹,忽然,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大丈夫生当如此,说话之人正是日后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刘邦沛县丰邑人,是个不守本分的农民。刘恒诺是丰县当地刘邦祠堂的守祠人,刘邦称帝后,把丰邑改为丰县,同时在此设立祠堂,派专人看守,刘恒诺和这座祠堂同样有名,他是当地最为著名的学者,一直从事早期刘邦的研究工作,他为了更好地研究刘邦,三十几年来一直居住在刘氏祠堂内,当时刘邦就出生在这里。

刘恒诺刘邦第七十三代孙

刘:汉高祖刘邦,他一生中间好吃、好喝、好朋、好友,所以成天他不愿意这个干农业生产劳动,成天领着朋友到家来吃啊、喝啊,不干农活。

据史料记载,当时刘邦不务正业,整日游手好闲,而就是这个看似不务正业的小人物,后来却混上了一个亭长的职位,与沛县县衙里的官吏个个打得火热,有一次,县令的好朋友吕公乔迁之喜,县上的官吏都去祝贺他,规定礼品不够千钱的只能坐在堂下,刘邦递上礼单,上写贺钱万,吕公觉得奇怪,亲自出门迎接,其实那只是一张白条,刘邦满不在乎地坐在首席高谈阔论,客散后,吕公对刘邦说,自己有个女儿,想许配给他,刘邦当即答应了这门亲事,吕公许配给刘邦的这个女儿,就是日后一度将西汉王朝闹得天翻地覆的汉高祖皇后吕雉。

项王故里江苏省宿迁市

距离沛县丰邑四五百公里的地方,也有一个人亲眼目睹了秦始皇的出巡,秦始皇一生出巡五次,每次都堪称声势浩大,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路过会稽郡时,这位二十二岁的年轻人有幸得见,羡慕不已,他手指着端坐中间的秦始皇说,我将来一定要取代他,这个人就是项羽。据史书记载,项羽小时候读书不好,学剑术也不成,他的叔叔项梁骂他,项羽说,识字只不过是记录姓名,剑术只能同个别人对敌,都不值得学,他想学一种本领叫万人敌,一个人能打败许多人的本领,项梁便教他兵法。

程芳银宿迁学院教授

程:项羽的志向非常远大,这个一般人都认为说史记上说,司马迁说项羽这个人身高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说他力量大,个子大,那么按照我们现在基本的算法,如果那个时候一尺算七寸的话,八尺余,七八五十六寸,一米八才五尺四,将近一米九的高度,这是个帅哥,第二个是力气大,力能扛鼎,所以当地的民间传说也好,包括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也好,他的力气足以把千斤重的大鼎轻而易举地举起来。

程芳银是当地宿迁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当地西楚文化研究所的所长,由于一直生活在这里,他对原籍江苏宿迁的项羽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而当时项羽对强大的秦国也有一种更

为特殊的感情,项羽,楚国人,身上流淌着贵族的血液,项羽的爷爷项燕,为当年楚国的名将,在与秦国大将王翦的交战中兵败自杀,可以说项羽的家族为秦国所灭,因此项家与秦国有着国仇家恨,这样的仇恨早早地埋在项羽的心里,成为他日后反秦的强大内驱力。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的队伍回到了长安,随着这次出巡的结束,秦帝国的危机也随之而来,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一时间秦国上下阴云密布,秦始皇去世后少子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一年后秦始皇生前依靠其声威压制、掩盖的帝国危机终于以不可阻挡之势爆发。公元前209年,即秦始皇死后不到一年,七月的一天,天气十分恶劣,终日大雨滂沱,一支九百人的戍卒队伍冒雨行进在蕲县大泽乡泥泞的道路上,他们正要赶往渔阳戍边,但不停的大雨使他们无法如期到达目的地,根据秦法,戍边误期将被处死,于是其中两人在走投无路之际决定造反,这两人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首领陈胜、吴广,为了使大家接受他们,吴广将一张写有陈胜王三字的帛书偷偷塞进渔民捕获的鱼腹中,戍卒买鱼回来,剖开鱼腹,发现了帛书,十分震惊,就把这件事传扬开去,当天晚上,陈胜又悄悄躲到营地附近的丛林中点了篝火,装狐狸叫,声音隐隐约约传出,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听了更加诧异,第二天篝火狐鸣的奇闻异事也迅速传开了,大家暗中都指点着陈胜,从心底认可了这位将带领他们造反的首领。

彭卫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彭:它这个实际上通过这个方式,来证明自己这个行为的合法性,自己这个行为的正当性,从道义上来给自己参与的同伴以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而且它这个作用确实也达到了。

大泽乡起义遗址安徽省宿州市

天下苦秦久矣,陈胜、吴广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其效果就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引起连锁反应,在民众的支持下,起义军很快发展为几万人的大军,他们接连攻克蕲、铚、酂、苦、柘、谯等地,在攻克楚国故都之一的陈县后,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一石激起千层浪,深受秦暴政之苦的各地百姓,纷纷杀死地方官,响应起义,一时间,起义风潮席卷全国。

陈胜墓河南省永城市

就在各地纷纷举起反秦大旗的同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把义却陷入低潮,这里是位于河南永城市芒砀山脚下的陈胜墓,当时由于陈胜、吴广缺少作战经验,指挥失误,内部不和,先后被内奸杀害,起义遭受重大挫折,陈胜最终被葬在这里。

斩蛇碑河南省永城市

而就距陈胜墓碑不到一公里的另外一块石碑上,记录了另外一位农民领袖起义的全过程,这位农民领袖与陈胜、吴广不同,他所带领的起义队伍最终获得了胜利,这个人就是刘邦。

李俊山永城市博物馆馆长

李:刘邦当时就是从沛县以泗水亭亭长的身份,押送一批民夫到咸阳,为秦始皇修陵墓,就是路过芒砀山时。

当时秦王朝征发各地的刑徒到咸阳修筑骊山陵墓,沛县县令就派泗水亭长刘邦押送本县刑徒前往服役,行至芒砀山时,发现刑徒一路上不断逃跑,刘邦想,这样下去等到达咸阳就没几个人了,索性让大家散伙,自己也逃到山泽中,有十几个人愿意跟着他,一伙人就在刘邦带领下藏进了芒砀的山林水泊间打家劫舍,附近一些小青年纷纷前来投奔他,于是很快就成为一股有影响的势力。

宋艳萍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宋:刘邦在成为沛公之后,率着他的那些部下去攻打丰啊的一些地方,但是都遭到了秦军的打击,他们很多地方都攻不下来,而且他的将士损失挺大的,如果这个时候他不依靠另外一些势力,他就可能会遭到覆灭的危险。

在当时众多起义军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就是项梁和项羽叔侄领导的起义队伍,为了避免覆灭的危险,大家纷纷投靠项梁和项羽,一直转战在丰、沛一带的刘邦,也带着萧何、张良等投奔如日中天的项梁,项羽、刘邦这两位日后楚汉战争的主角,第一次历史性地走到了一起,成为战友,约为兄弟。随着陈胜、吴广起义的失败,一位放羊人登上了政治舞台,为了进一步推进反秦斗争,谋臣范增劝说项梁立楚国的熊姓王族后裔以争取民心,项梁认为有道理,便派人从民间找到替人放羊的楚怀王熊槐之孙熊心,立为楚怀王,项梁、项羽领导的楚军接连大败秦军,先后攻克亢父、东阿、城阳、濮阳、雍丘、定陶,一连串胜利让项梁产生了骄傲轻敌思想,秦大将章邯趁机调集兵力,偷袭定陶,项梁猝不及防,兵败被杀,项梁一死,章邯大破赵?国,以40万绝对优势兵力围攻巨鹿,这让新即位的楚怀王惊恐不已,他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五万兵力北上救赵,与此同时楚怀王派刘邦率军挺进关中,当逼秦朝的腹心之地,楚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就可以称关中王,这也为日后留下了巨大隐患,由于宋义有意拖延时间,行至安阳,逗留46天拒不出战,项羽复仇心切,担心丧失战机,遂杀死宋义,众将士慑服,共推项羽代理上将军,项羽率军渡过漳河后,下令破釜沉舟,烧掉营房,每人只带三日军粮,自绝后路,到达巨鹿后,反把秦朝大将苏角、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断其粮道,九战九胜,大破秦军,杀死苏角,生俘王离,其余秦将有的被击毙,有的被迫自杀,曾经却匈奴七百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王离军团消失在巨鹿城外。

程芳银宿迁学院教授

程:史记上这样说,九战,绝其甬道,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投降,自烧杀,也就二十多个字交代了巨鹿之战的具体经过,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项羽这个时候是用自己的四万部队而攻击了王离的中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壁上观的那些诸侯们,发现楚军每一个人都是以一当十啊,所以很快地就击败了王离的军,所以俘虏了王离,在这种情况下,所以作壁上观的诸侯军,这个时候一个一个再看项羽,那就是膝行而前,都不敢仰视,那么因此,就这一仗打下来之后,名声大震,大家都知道,原来虽然知道他举义,但是这个时候发现项羽确实是个人才。

由于秦军主力开赴赵地,西线空虚,所以刘邦军一路没有遇到大的阻力,刘邦的战略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尽早入关,因此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直捣咸阳,这时秦政权内部发生政变,赵高逼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皇帝,同时派人与刘邦接头,企图分王关中,子婴不甘受赵高的摆布,将其诛杀,同时负隅顽抗,与刘邦大战于蓝田,结果秦军一败涂地。

彭卫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彭:巨鹿之战之后,秦王朝实际上已经是丧失了抵抗能力了,由于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吸引了秦的主力,让刘邦得以从这个武关偷袭,进入了咸阳。

公元前206年十月,即位仅46天的秦王子婴,素车白马,脖子上系着绶带,奉上皇帝玉玺和兵符出城投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秦王朝,其十五年统治历史成为陈迹,此时有人建议杀死秦王子婴,刘邦没有同意,只是让人将其看管起来,刘邦进入咸阳后,立刻被帝都的繁华所吸引,他打算住在宫中好好享受一番,樊哙劝他说,这些奢华的东西正是秦朝灭亡的祸根,希望你封存财物库府,赶快回到霸上,刘邦不肯听,张良也劝他,刘邦顿时醒悟,这才接纳他们的意见,立刻回到霸上军营中,并召集附近乡绅约法三章,第一,杀人者处死,第二,伤人者根据伤情轻重定罪,第三,抢人东西者看赃物多少定罪,除了这三条,原来秦政府颁布的所有法律全部取消。就在刘邦不遗余力收买民心,为夺取天下做准备的时候,项羽担心投降的秦兵心怀异志,在行至新安时趁夜偷袭,将二十余万秦兵全部活埋,然后率领各诸侯兵向咸阳进发,重兵屯于今陕西西安临潼区的鸿门。

鸿门遗址陕西省西安市

刘邦则以微弱的十万兵力驻守灞上,两军隔灞水形成对峙局面,战争一触即发。

彭卫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彭:双方的兵力对比是这样的,刘邦十万人,项羽四十万人,如果两军交锋,那无疑是刘邦是必败无疑了,刘邦得知这个事情以后,再一次表现出他高超的过人的这种交际能力,他去到项伯家里和项伯约为儿女亲家,项伯被感动了,向刘邦提建议,叫刘邦去鸿门宴谢罪,向项羽谢罪,而不是败退或者是交战,这三个选择,作战或者是逃跑,或者是登门谢罪,这三个选择中,前两个选择是最坏的选择,交锋是必败无疑,你要跑往哪跑,实际上最后也是必败无疑,而谢罪看似冒险的一步棋,由于有了内线项伯,所以刘邦他自然就非常放心地选择这一步棋,事实证明这一步棋走得非常精彩的。

鸿门宴画像石南阳市汉画馆

在河南南阳汉画馆,珍藏着一块十分珍贵的汉画像石,上面所刻画的内容正是中国历史上千古一宴,鸿门宴,之所以说它珍贵,是因为在后人创作的众多鸿门宴的作品中,它是最早的,据推测是东汉时期的,可见这场虽不缺美酒但却暗藏杀机的宴会,早已被人们传扬,就在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他的第二天,他便出现在了项羽营帐前,一番诚意谢罪听得项羽十分舒服,并设宴款待刘邦,宴会期间范增几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不予理睬,范增又让项庄舞剑,以助酒兴,实际上意在沛公,借机杀掉刘邦,项伯一看情势危急,便也拨剑起舞,保护刘邦,危险关头,樊哙带剑拥盾独闯宴席,怒斥项羽背信弃义,刘邦这才得以乘机逃脱。

宋艳萍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宋:从鸿门宴可以看出刘邦这个人他确实是非常的机智,而且勇敢,表现临危不乱,而且能屈能伸,但是项羽这个人他就不行了,他就优柔寡断,就具有妇人之仁,他就说看到那个刘邦过来了,而且态度非常好,他就不忍心再杀他,具有妇人之仁,没有比较长远的眼光,所以就直接,他的这种优柔寡断直接导致了范增计划的失败,让那个刘邦有了逃走的可乘之机。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西安市

这里是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工作人员在闭馆后,会对损坏的兵马俑进行修复,据专家介绍,在目前发现的180座陪葬坑中,12座有被大火焚烧和毁坏过的痕迹,而烧毁兵马俑的人很可能就是项羽,当时项羽率军进抵咸阳,挖了秦始皇的坟墓,杀掉子婴及秦王室宗族,将财宝美女抢掠一空,又纵容士兵屠城放火,这场大火烧了三个月之久,秦国几百年创下的江山基业和秦始皇修建的奢华皇宫,在熊熊大火中全部化为灰烬,项羽自恃功高,便要楚怀王让他来主宰天下,楚怀王坚持先入定关中者称王,项羽十分生气,将他远徙湘南,然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他一口气分封18个诸侯王,把已存在的诸侯国进行了重新分封,并将富裕、重要的地方封给自己的亲信,这一举动引起了一些诸侯王的强烈不满,而按照怀王之约,本应该成为关中王的刘邦,却不得不把权力交出,在项羽的安排下被封为汉中王,统辖巴、蜀、汉中一带偏远之地。

彭卫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彭:鸿门宴以后,项羽对刘邦心存忌惮,于是他把刘邦分封到巴蜀和汉中,分封刘邦到巴蜀和汉中做汉王的一个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是啊这个交通非常不方便,这个从陕南到关中它只有崎岖的山路,刘邦听后大怒,很生气,要发兵攻打项羽,和项羽决一死战,这个时候他的部下周勃就反对,认为时机不成熟,刘邦接受了周勃的建议。

古栈道遗址陕西省汉中市

在秦汉时期,这里曾是连接汉中和关中的唯一一条栈道,如今只剩下悬崖峭壁,和一些依稀可见的凿坑,之所以曾经的古栈道会荡然无存,就是因为曾被人为毁坏过,毁掉这条栈道的人正是刘邦,公元前206年四月,刘邦正式动身前往封国,此时张良献上一计,他让刘邦烧掉汉军所经过的所有栈道,一者防备诸侯军越界偷袭,二是表明汉军此去无东归之意,

让项羽放心,在人生的重要关头,刘邦选择了韬光养晦,就在刘邦的事业陷入最低谷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为他送来了一线希望,这个人就是韩信。

拜将台陕西省汉中市

韩信淮阴人,出身贫寒,曾受胯下之辱,秦末战争爆发后,他先追随项梁叔侄,但未受到重用,刘邦入蜀时,他投奔汉军,得到萧何赏识,韩信的形象并不像大多英雄那样高大威猛,千百年来民间艺人们对他的形象有着自己的认识。这是陕西当地一直流传着的一部戏曲,《萧何月下追韩信》,其实韩信最初也未受到刘邦的重用,他非常失望,于是在某个月夜悄悄逃走了,萧何听说后连夜去追,追回后再次向刘邦推荐韩信,说他是天下第一人才,如果刘邦想战胜项羽,夺取天下,就必须依靠韩信,刘邦接受了萧何的建议,举行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韩信走马上任,立即为刘邦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先拿下三秦,再抗衡项羽,公元前206年五月,刘邦采纳大将军韩信之策,趁项羽正忙于镇压各路诸侯的时候,他开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突然袭击雍王章邯,迅速平定三秦,让富庶的关中地区再次回到自己手中,占领关中地区后,他苦心经营,使其成为稳固的大后方,刘邦在隐忍中等待着时机,此时,一个绝佳的机会到来了,被流放的楚怀王,被项羽秘密杀害于正渡江南行的大江之中,顿时天下一片哗然。

彭卫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彭:他这个杀了楚怀王,他立的楚怀王,他和他的叔父立的楚怀王,实际上就丧失了他的这种合法性,在道义上他是一败涂地,他的敌手刘邦正是利用这一点,号召天下人反对楚王,反对项羽,而很多人也就是因为这一点,跟随了刘邦,站在了项羽的对立面。

公元前205年三月,楚汉战争的序幕正式拉开,刘邦趁项羽平叛齐地的时候,率领五十六万军队大举东进,仅一个月的时间,刘邦便攻占了彭城,在外平叛的项羽亲率精兵三万回救彭城,战场上刘邦、项羽再次相遇,但这次相遇不同以往,而是作为一对你死我活的对手相遇,项羽还是那么勇猛,刘邦还是那么不堪一击,项羽仅用三万军队就将刘邦的大军重重包围,刘邦军队迅速溃败,危在旦夕,然而奇迹出现了,大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楚军被刮得阵脚大乱,刘邦趁机突出重围,狼狈逃命。

李开元日本就实大学教授

李:彭城这一战,项羽的三万军队,把五十六万刘邦和诸侯各国的联军一举击败,伤亡将近二十万,所以这一仗以后,刘邦从此以后,包括他的军队,他很难和项羽单独对立,就感觉项羽在军事上是非常可怕的,但是通过这一战以后,刘邦有一个重要的认识的转变,他就认识到他自己没有能力指挥大军和项羽做全面对抗。

彭城失利后,刘邦便决定改变策略,不再亲自率兵东征,而是留守荥阳,吸引项羽主力,此后,楚汉相持数年,项羽尽管几乎战无不胜,但处于弱势的刘邦却像个不倒翁,项是无法彻底将其消灭,但胜利的天平却逐渐向刘邦一方倾斜,这种局面的出现完全因为韩信的一个战略计谋。

陈相灵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

陈:那么当时在楚汉战争初期的时候,当时韩信就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计谋,什么计谋呢?就是你刘邦你率军到中原去跟项羽作战,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看成一个内线,那么我韩信呢,我从北部然后我去迂回,那么北部呢,就是当时它有好多的还有诸侯,那么在北部就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诸侯是赵王,那么赵王他是支持的是项羽,所以说然后我从北部去迂回,当打败赵王之后,那么燕它自动就投降了,后来又迂回到今天的山东,又把田荣他们这些也都消灭掉了,消灭掉之后呢,我最后对你项羽就是形成了一个合围。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韩信率领他战无不胜的奇兵,接连夺取魏、代、赵、燕诸国,解除了汉军北翼的压力,使项羽越发陷于孤立,支援了刘邦在荥阳、成皋一线与项羽的对抗,刘邦同时联合彭越、英布共同扰乱楚后方,几步棋下来,此消彼长,项羽开始腹背受敌,胜

负几乎已成定局。

鸿沟河南省郑州市

公元前203年八月,兵疲食尽的项羽最终接受了刘邦的和谈建议,双方讲和,以鸿沟为界,以西属汉,以东属楚,这里就是楚汉中分天下的鸿沟,刘邦本想率兵回关中做半壁江山的主人,张良、陈平劝他,楚军兵疲粮尽,这是上天要亡楚,不趁此机会灭楚,就是所谓的养虎自遗患,刘邦幡然醒悟,二话不说,下令发兵。

王健江苏师范大学教授

王:楚汉的这种对立在历史上也好,在当时的阶段也好,它最后的解决的话,那不是一个和平相处的问题,而是这个汉要把楚吃掉的问题,所以呢这个双方之间的这种这个武力的最后的较量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戏曲中最为经典的一出剧目,霸王別姬,此剧以京剧艺术的形式,再现了末路英雄项羽与虞姬那令人荡气回肠的垓下战场的诀别场面,当时刘邦指挥各路兵马合击,项羽一退再退,退至今安徽灵壁东南,沱河北岸的垓下,所部虽尚有十余万人,却已被韩信的三十万部队重重包围,夜里,寒风怒号,宛如鬼哭狼嚎,风声稍停,悲壮的楚歌从四面八方随风传来,觉得大势已去的项羽在营帐里借酒浇愁,面对着心爱的乌骓马和美人虞姬,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美人依声和唱,婉转凄凉,听得项羽和将士们泪流满面,随后,虞姬拔剑自杀。

杨振红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杨:最后刘邦把这个就是说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打败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刘邦一直他的思想很明确,就是要统一天下,所以他绝不以一城一战的这个胜负为一个目标,而这个项羽呢,其实他自一开始灭了秦之后,他就只想安心做他的西楚霸王。

这里是安徽和县境内的一段长江,每天都有数百艘大大小小的船只,从这里经过,但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两千多年前,那条乌江亭长的船,当时项羽就败退到这里,江的对面就是项羽当年起兵反秦的根据地,江东,只要回到江东吴中这个第二故乡,他便会如猛龙过江,虎归深林,东山再起,指日可待。公元前202年十二月,乌江亭长划着一条小船,在江边等候,并劝说项羽赶快上船,但项羽执意不肯上船,回想当年带八千江东子弟过江,现在只剩下自己一人回来,无脸见江东父老,于是把乌骓马送给亭长,步行持短兵器与汉军接战,又杀伤汉军多人,最后自刎身死。

霸王祠安徽省巢湖市

霸王墓安徽省巢湖市

为了纪念项羽,后世的人们就在江边不远处为项羽修建了祠堂和坟墓,随着这位盖世英雄的辞世,西楚王国几乎全境投降,却唯有项羽的初封地鲁县还在抵抗,刘邦大怒,下令屠城,大军抵达城下,正要动手,城里忽然传出乐声和读书声,刘邦顿时感动,下令停止进攻,并赞扬鲁县是个礼义之邦,命人把项羽的人头拿给鲁县人看,大家一看项羽真的死了,这才投降。刘邦随后举行隆重仪式,他亲自主持对英雄项羽的祭礼,哀恸哭泣,不能自己,这是刘邦、项羽这一对冤家的最后一次相遇,但这次相遇显得相当悲壮,之后,刘邦下令保护项羽的亲属,封项伯等四人为侯爵,并封他们刘姓,历时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宣告结束,中国重归统一。

公元前202年二月,已五十五岁的刘邦登基于今山东定陶境内的汜水之阳,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王朝,王朝因刘邦的汉王封号而称汉朝,初都洛阳,后迁长安,刘邦即开国皇帝汉高祖。

本集导演:滕忠彬

本集撰稿:杨振红

(完整版)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16集诸子百家

第16集:诸子百家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有一个时期至关重要,公元前500年左右,东方西方,群星璀璨,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均在这个时期诞生,中国、印度、希腊,三大古典文化中心最终形成,其所产生的文化,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人类的思想与生活。这个时代,是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称其为轴心时代。中国的哲学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蓬勃而出。在战国时代,被称为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各种思想交错碰撞,即彼此批评博弈,又相互吸收交融,形成了为后世所称到的百家争鸣,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写下了最为灿烂的篇章。 这里是山东省邹城市的孟庙,庙宇里正在进行的是成年加冠礼,在集体叩首之后,老者主持加冠仪式,少年加冠之后便正式成年,千百年来,殿堂里的亚圣孟子注目着无数后辈少年加冠成年,孟子是孔子的弟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对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推崇备至,孟子遗憾自己不能亲自倾听孔子的教诲,只能成为私淑弟子,但孟子却坚定地视自己为孔子的直接继承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人之初,性本善,中国古代的启蒙教材《三字经》开头的这句话,就是孟子思想的基础。孟祥居老人是孟子的74代孙,也是中华孟氏宗亲会的名誉会长。 孟祥居: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来讲都是善良的,他认为就是说老百姓就能享受到帝王的仁义和慈爱,他才能真心实意地拥护你,才能爱戴你,你的江山才能够坐的稳,所以说得人心者得天下。 这里是位于河南开封的游梁祠,2014年夏季,河南孟氏宗亲会在这里举行了一场规模不大的祭祀仪式,仪式里有一项告祖的内容,孟氏后人准备重修游梁祠。和孔子一样,孟子也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仁政主张,但和孔子困厄陈蔡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同,孟子在各国都受到了统治者的厚待,享有丰厚的待遇。当年,孟子生平出游第一事就是游梁说惠王,在魏国国都大梁,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段对话流传至今。国君说: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呢?孟子却毫不客气的回答:王为什么一定要说利呢,只有有仁义就足够了,在儒家历史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的孟子第一次向一国之君阐述行仁义、兴王道,后人为此专门修建游梁祠,纪念孟子。梁惠王虽然多次向孟子请教,但他只想通过战争使魏国扬威天下,与孟子所主张的仁政爱民,不嗜杀,省刑罚,减免赋税的思想格格不入。因而孟子的仁政主张很难被统治者真正接受,孟子最终对梁惠王绝望了,生气地说梁惠王望之不似人君,然后离开魏国。 孟氏宗亲的祭奠过后,游梁祠重归平静,世代在这里看守的后人细心地打扫着院落,实际上,游梁祠大部分已毁,所剩殿宇也被改造成了工厂厂房,祠内仅存的两方石碑,一方为康熙二十八年,阎兴邦《重修由梁祠书院碑》,另一方为嘉庆年间之碑,碑上面的字迹剥落模糊,游梁祠的魄罗情形,仿佛就是当年盛名之下的孟子,在宣讲仁义之说时的遭遇,离开魏国后,孟子转赴齐国,他对齐国抱有很大的希望,尤其想尽快到达稷下学宫。轴心时代的东方,有一所群贤聚集,思想之火无比璀璨的学术中心,它既是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也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和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这里汇聚了当时了最著名的学者,他们收徒讲学,交流论辩,各种思想交流碰撞,成为诸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的场所。 韩伟东:这是一个稷下学宫的一个标志碑,稷下学宫的具体的位置呢,根据史书记载,应当是在齐国都城宫城西墙的南门,它南边正好有稷山,现在都湮没在这些田地之下了。韩伟东,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局长,稷下学宫的兴衰是生活在稷山下的所有人最为感慨的。对于稷下学宫,郭沫若曾高度评价说,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是有划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第13集孔子讲课讲稿

第13集:孔子 安怀堂山东曲阜孔府 童声颂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清晨,朗朗的读书声从这里传出,学生们朗读的是《论语》,《论语》虽然只有11705个字,却被称为中国第一书,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也影响了世界,还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论语》是一部散发着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生命体温的经典,浓缩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孔子弟子思想的精华,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元典之一。 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 杨:《论语》里面,这个做人的道理,这个处事的智慧,它已经沉淀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一种心理,动成了我们一种生命底色。 钱逊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钱:在这以前,是一种以这个天命为主的这个思想,然后出现的变化,而孔子他的价值,《论语》里面这个思想价值,就是他开始建立了一个完全立足于人的,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所以从那以后,从孔子以后,中国文化走了一个新的一条道路。 夫子洞山东曲阜尼山 尼山山东曲阜 公元前551年,一个婴儿降生在这个黑暗狭小的山洞中,因为生下来头顶的中间是凹下去的,和尼丘山很相似,这个孩子被取名为丘,因为在家里排行第二,所以字仲尼,后世因为要避他的名讳,把尼丘山改名为尼山。 万仞宫墙山东曲阜 因为他,山东曲阜成为朝圣之地,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先祖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宋湣公,宋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国,公元前710年,在国内权力斗争中失势的孔氏一族逃到了鲁国。 鲁源村山东曲阜 相传,今天山东曲阜东南,尼山附近的鲁源村,是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的所在地,村中现在还存有一块纪念孔子的石碑,是康有为在1924年所立。 叔梁纥塑像尼山孔庙 颜徵在牌位尼山孔庙 启圣门尼山孔庙 启圣王殿尼山孔庙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身为鲁国陬邑的邑宰,在年近古稀的时候娶了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便去世了,孔子跟随母亲搬到国都曲阜阙里居住,在这里,孔子度过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 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 杨:因此啊可以想象,那么孔子那么这个小时候啊,这个在他这个母亲的带领下这个成长的这种环境,所以呢这个孤儿寡母啊这个应该说是这个非常艰难的。

中国通史《开皇之治》解说词

开皇之治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称作“某某之治”的时期其实屈指可数,而隋文帝统治的开皇年间就赢得了这么一个光荣的称号——“开皇之治”。 从这个称号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那一定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年代。那么,在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状况究竟如何?隋文帝又为此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大隋风云》上部第20集“开皇之治”。 蒙曼:那我们一听“之治”,大家可能心里都有点概念了,这不是一个常用的称号,是一个光荣的称号。你可以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在历史上,只有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而且经济发展比较蓬勃的这个时代才能配得上这个称号。那么,隋文帝有什么样的成就能够称为“开皇之治”呢?成就非常多,但是我们重点讲三方面的成就:第一经济,第二文化,第三吏治。 那我们先来看经济成就:隋文帝时期经济有什么样的成果,我们引《资治通鉴》的一段话来跟大家讲。《资治通鉴》是这样说的:“开皇十三年,有司上言,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帝曰:“朕既薄赋于民,又大经赐,何得尔也?”对曰:“入者常多于出,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省,于是更辟左藏院,以受之。”(《资治通鉴》卷一七八)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在开皇十三年的时候,有关部门向隋文帝汇报了一个情况,说我们现在国库里已经堆满了布帛了,连走廊也堆满了,再也挤不进去了,所以请您赶紧给我们建仓库吧,否则我们没法办公了。隋文帝一听很震惊,说连国库都有满的时候啊?我还不知道呢。接着就赶紧问,我跟老百姓收的税也不多啊,我一直认为自己是轻徭薄赋啊。而且这几年整天打仗,没少花钱啊!我害怕国库空了呢,怎么你倒说满了呢?这官员就说了,这几年您是消费来着,没少花钱,每年花出去的都有几百万匹布。我们知道当时的流通货币就是布。可是,您收进来的更多啊!每次您这几百万布要赏赐出去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打折扣,可是布帛仍然堆满了院子。隋文帝一听这才相信,国家真是有钱了。这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经济成就了。可能有人就说了,历史上这样的记录不是没有过啊。比方说汉朝,汉武帝的时候,官方记载不也是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我们现在有一个成语叫“陈陈相因”,不就从这来的吗?说粮食堆得都到腐烂了。这是汉朝,另外唐玄宗的时候,在天宝年间不也是财货堆得没处堆,最后又新修了几百座仓库吗?隋文帝这个有什么特殊之处呢?确实,这样的时刻,在汉朝、唐朝都有过,但是别忘了,汉武帝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而唐玄宗是唐朝的第七代皇帝。汉朝和唐朝,那都是经过了(近)100年的发展才出现这样的局面。而隋朝可是在第一代皇帝任上,仅仅用了13年的时间就出现了相似的局面,这还不是奇迹吗?这个奇迹是怎么取得的呢?怎么在短期之内聚积了这样多的财富?我觉得,主要应该归功于隋朝对人口控制能力的加强。其实,隋朝初年的时候,贵族的势力还是非常大的,每一个贵族都有好多依附人口。这些依附人口根部就不到政府这儿申报户籍去,也不给政府纳税。他们就在贵族人家有一个私下的名籍,给贵族私下里交一些税就可以了。那我们知道,这样一来,政府不是就少控制了很多纳税人吗?这是一回事,还有一回事,我们知道,隋朝的税收对象是针对成丁的男女,也就是成年男女啊。那样好多狡猾奸诈的人就想办法。比方说,自己明明是28岁的精壮大小伙子,一到报户口的时候,非说自己才14岁。或者是明明是50岁什么都能干的壮年人,一报户口,说我已经83岁了。这是什么意思啊?这在隋朝历史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就叫“诈老诈小”。这也是逃避税收,这一下子不就又少了好多纳税人吗?那这两大社会问题,让隋朝纳税人比实际数额少很多。怎么办呢?就在开皇年间,隋文帝推行了两项政策,这两项政策,一个叫做“输籍定样”,一个叫“大索貌阅”。就是针对这两大社会问题的。这两个名词很新鲜,我们一个一个解释。什么叫“输籍定样”?所谓“输籍定样”,就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户等划分样本。也就是说,你家里有多少地、多少个男丁、多少头牛叫“上户”;你家里有多少地、多少个男丁、多少头牛叫“中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06集夏王朝觅踪

第 06 集:夏王朝觅踪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既传承着龙山时代诸邦国都邑创造的早期文明,又作为上古夏商周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它又是一个传说中的王 朝,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成熟的文字尚未产生,关于它所有的历史即便最权威的传世古文献也 都是后世根据口耳相传记载下来。怀疑夏王朝的存在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并一度困扰着史学界,直到考古工作的成果不断涌现,夏王朝的庐山真面目才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禹王庙河南省禹州市 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区的一条古老的街道,几千年来一直供奉着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而关于他的各种传说至今流传在禹州的大街小巷,他的精神也被人们世代传颂。 教之忠禹州市文化局前局长 教:这一处建筑啊,是我们禹州市作为一个夏代早期都城传流下来的一 处,涉及大禹治水的一处神话传说遗迹。 在禹州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 事,远古时期禹州一带洪水泛滥,皆因水中的一种怪兽蛟龙作祟,蛟龙在水中兴风作浪,鼓动水势,冲垮人们所筑的堤防,淹没土地和村庄, 致使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而后大禹在众神的帮助下,将九条蛟龙一一制服,并 把其 中的一条禁锢在这口八角井中,从此,人们把这口井称为禹王锁蛟井,并在井上塑像立庙,以此世代感谢禹王的恩德。 教之忠禹州市文化局前局长 教:虽然这个它有许多东西是神话传说的东 西,但伟大的这个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为怀念 大禹治水这个英雄之举,所以演变出来这么一个神话传说,它就说明了将这个位置这个锁 蛟, 它就是大禹曾经在这里指挥治水的一个象征物,一个标志 物。 那是一个洪水肆虐的远古时代,河流泛滥,大浪滔天,使无数生灵涂炭,即便所有的人 齐心协力,洪水仍然长期肆虐,治水成为最重要的事情,它关系着人类的生死存亡。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在尧时代,大禹的父亲鲧也是一位治水能手,尧将治理洪水 的任务交给了鲧,可惜鲧没能完成使命,最终因失职被杀。到了舜时代,治理洪水的艰巨任 务转而落到了禹的身上,禹汲取了父亲失败的经验与教 训,改变了治水的方法,经过十几年艰难的努力,终于治理了洪水,直到现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仍为大家津津乐道, 在世人的眼中,大禹功不可没,利泽万世。 李学勤清华大学历史 系教授 李:你可以看到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洪水的传说,可是,我们中国的洪水传说 是不同的,因为我们的洪水传说有两点不一样,因为一般的这个外国的说 法,就像那个基督 教圣经里讲的,那么上帝创造了人,人做了坏事上帝发怒了,就降下洪水把人都消灭了,而 我们中国的传说不是这样 的,我们这是一个自然灾害,虽然是规模很大的一个自然灾害,可是呢凭着人的这个主观的斗争,这个组织的力量,克服这些灾害,随着大禹治水吗,大禹治水,大禹作为一个王,他这个身先群众,这么艰苦的工作做了多少年那么才达到这个效果。 汶川县四川省阿坝自治州 位于河南禹州几千公里以外的四川省汶川 县,几千年来,当地的羌族百姓将大禹视为自己的祖先。 大禹铜像四川省阿坝自治州汶川县 矗立于岷山之畔的大禹铜像,悬胆方口,头戴四面斜坡平天冠,束发带依稀可见,在今天汶

中国通史解说词第46-50合集(缺47.48)

中国通史解说词第46-50合集 目录 46中晚唐的困局 (1) 47世界都会长安 (9) 48吐蕃兴衰 (9) 49敦煌 (10) 50唐朝的对外关系 (19) 46中晚唐的困局 公元763年,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得以平息,遭受重创的唐王朝开始了新一轮重整山河之路。然而,往日繁华已逝,统一局面不再,盛唐气象成为消逝的风景。此后的唐王朝,在长达一个半世纪中努力重建,试图恢复盛世的辉煌,也一度让人看到希望的曙光,但是,“美景春堪赏,芳园白日斜。共看飞好鸟,复见落余花。”它最终无可奈何走向衰落,灭亡。 中晚唐所面对的,究竟是怎样难解的困局呢? 公元756年,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离长安。同年,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742年四月,玄宗、肃宗先后去世,新即为的唐代宗为了迅速结束安史叛乱,不得已对安史降将采取妥协政策,对幽州、魏博、成德、相卫四个藩镇予以安慰,相卫镇后被魏博镇所并,四镇成为三镇。由于这三镇均在黄河以北,因此通常称之为“河北三镇”或叫“河朔三镇”。 三镇名义上服从朝廷,实际上却各自拥兵,自署官吏,截留赋税,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政治势力。同时,一些参与平叛的唐将也纷纷邀功行赏,有的升为节度使。这样,唐朝节度使的设置,由边镇扩及内地,形成越来越严重的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不仅不听朝廷招呼,而且联合对抗朝廷;彼此之间则由于利益之争而互相火并,使得唐朝政治更加动荡。此种形势,正是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面临的最大困局:藩镇割据。 吴宗国:唐朝政府跟这些藩镇,跟这些节度使都进行了妥协,这个中间有一段相当长的相持的这么一个阶段,那么从这些藩镇来说,他们也没有力量向中央进行进攻,而中央呢也没有力量来消灭他们。 对于任何一个志在恢复大唐帝国荣耀的皇帝来说,藩镇割据的局面都是不可接受的。中晚唐一百多年,一直贯穿着中央政府和地方藩镇之间你死我活的较量,规模最大的是德宗和宪宗对藩镇势力的两次用兵。 公元779年,德宗即位,德宗一改其父代宗纵容藩镇的政策,不惜使用武力讨伐不臣藩

中国通史《魏晋风度》解说词

《魏晋风度》 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即使对于看惯杀人行刑场面的洛阳百姓也是如此。公园263年的一个夏日,在京师洛阳东面的马市刑场,洛阳百姓牵衣顿足为他送行。此前,三千太学生曾联名上书,请求以他为师想藉此豁免他的死刑,他们渴望做最后一次努力,希望曹魏权臣大将军司马昭能爱惜名士、刀下留人。太学生的请愿,没有阻止屠刀落下,这位名士陨落后,《晋书》、《世说新语》、《资治通鉴》等众多古书一次又一次提及他的名字,后世学者、文人、画家对他更是高山仰止,他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这个人就是嵇康。以嵇康为代表的一代名士风范被鲁迅誉为“魏晋风度”,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 魏晋风度 每到夜半时分,洛阳城内总是回荡着这古朴而神秘的琴声,它怨恨凄恻如幽冥鬼神,风雨亭亭似戈矛纵横。弹琴的人就是魏晋时期的大名士——嵇康。相传,嵇康曾夜宿洛阳西南的华阳亭,一位神秘过客将这首神曲——《广陵散》授予嵇康,并且叮嘱嵇康绝不传于他人,神曲似乎找到了它真正心仪的主人。古书上说,嵇康为人肃肃如松下风,酒醉时倾倒若玉山之将崩,因才华出众,嵇康年少时便成为名闻遐迩的大名士。他虽然官拜中散大夫却无心政治,而寄情于山水之间。在距洛阳一白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云台山,嵇康常常来此悠然盘桓、抚琴长啸。与他一道交游来往的有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等六位名士,他们无一例外名闻京师,因为七人常在云台山下的一片竹林聚会,人称“竹林七贤”。对于他们,竹林仿佛是一片净土,七贤在此对酒当歌、吟诗作赋,他们身着褒衣博、宽袍大袖,酒酣耳热之时,或坦胸露背,或脱帽弃帻,不拘礼法。竹林七贤的共同爱好是饮酒,酒几乎成为竹林名士最重要的生活特征。山涛饮酒至八斗方醉,阮籍喝酒可以大醉六十日不醒,不过,喝酒故事最多的还是刘伶。有记载,刘伶饮酒一旦上了兴致,会在家中脱衣裸体,放达自乐,登门拜访的人讥笑他有失体统,刘伶不以为然,醉眼朦胧地说道:“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诸位为什么钻进我的裤子里来?”为什么饮酒之风此时如此盛行呢?这其中,既有对生命强烈的留恋,也有对死亡突如其来的恐惧。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傅刚统治者对士人当然是拉拢,拉拢不了当然就是杀,所以当时有所谓的一日之间名士减半的这样一种说法。 正始元年,少主曹芳即位,他的叔叔曹爽与元老司马懿一道辅政。曹氏与司马两大政治集团矛盾日益激化。正始十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开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控制了京都。在随后的大规模政治清洗中,前后被杀者多达数千人,天下震动。从此以后,司马家族全面掌控了曹魏的军政大权。残酷政治斗争带来的死亡恐惧深深地笼罩着名士阶层。 梁满仓:一些知识分子呢有意的就避开这种复杂的政治斗争去到竹林、到一方净土,去韬光养晦。 南京博物院珍藏着描绘竹林七贤的稀世珍宝——南朝画像砖。这是画像砖的拓片。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就此研究了多年,竹林七贤以嵇康、阮籍、山涛为代表人物。嵇康为曹魏姻亲,娶长乐亭公主为妻,山涛则与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是表兄弟,而阮籍则是曹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七贤的出处志向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选择了在竹林饮酒来躲避政治风险。只有竹林这片净土,稍稍可以遮蔽腥风血雨。仔细看来,除了竹林七贤以外,画面还多了一个人,与坐姿散漫、赤脚露腿的七贤完全不同。这位与七贤同处一室的人,名叫荣启期,是春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第06集夏王朝觅踪

第06集:夏王朝觅踪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既传承着龙山时代诸邦国都邑创造的早期文明,又作为上古夏商周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它又是一个传说中的王朝,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成熟的文字尚未产生,关于它所有的历史即便最权威的传世古文献也都是后世根据口耳相传记载下来。怀疑夏王朝的存在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并一度困扰着史学界,直到考古工作的成果不断涌现,夏王朝的庐山真面目才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禹王庙河南省禹州市 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区的一条古老的街道,几千年来一直供奉着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而关于他的各种传说至今流传在禹州的大街小巷,他的精神也被人们世代传颂。 教之忠禹州市文化局前局长 教:这一处建筑啊,是我们禹州市作为一个夏代早期都城传流下来的一处,涉及大禹治水的一处神话传说遗迹。 在禹州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期禹州一带洪水泛滥,皆因水中的一种怪兽蛟龙作祟,蛟龙在水中兴风作浪,鼓动水势,冲垮人们所筑的堤防,淹没土地和村庄,致使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而后大禹在众神的帮助下,将九条蛟龙一一制服,并把其中的一条禁锢在这口八角井中,从此,人们把这口井称为禹王锁蛟井,并在井上塑像立庙,以此世代感谢禹王的恩德。 教之忠禹州市文化局前局长 教:虽然这个它有许多东西是神话传说的东西,但伟大的这个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为怀念大禹治水这个英雄之举,所以演变出来这么一个神话传说,它就说明了将这个位置这个锁蛟,它就是大禹曾经在这里指挥治水的一个象征物,一个标志物。 那是一个洪水肆虐的远古时代,河流泛滥,大浪滔天,使无数生灵涂炭,即便所有的人齐心协力,洪水仍然长期肆虐,治水成为最重要的事情,它关系着人类的生死存亡。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在尧时代,大禹的父亲鲧也是一位治水能手,尧将治理洪水的任务交给了鲧,可惜鲧没能完成使命,最终因失职被杀。到了舜时代,治理洪水的艰巨任务转而落到了禹的身上,禹汲取了父亲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改变了治水的方法,经过十几年艰难的努力,终于治理了洪水,直到现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仍为大家津津乐道,在世人的眼中,大禹功不可没,利泽万世。 李学勤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李:你可以看到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洪水的传说,可是,我们中国的洪水传说是不同的,因为我们的洪水传说有两点不一样,因为一般的这个外国的说法,就像那个基督教圣经里讲的,那么上帝创造了人,人做了坏事上帝发怒了,就降下洪水把人都消灭了,而我们中国的传说不是这样的,我们这是一个自然灾害,虽然是规模很大的一个自然灾害,可是呢凭着人的这个主观的斗争,这个组织的力量,克服这些灾害,随着大禹治水吗,大禹治水,大禹作为一个王,他这个身先群众,这么艰苦的工作做了多少年那么才达到这个效果。 汶川县四川省阿坝自治州 位于河南禹州几千公里以外的四川省汶川县,几千年来,当地的羌族百姓将大禹视为自己的祖先。 大禹铜像四川省阿坝自治州汶川县 矗立于岷山之畔的大禹铜像,悬胆方口,头戴四面斜坡平天冠,束发带依稀可见,在今天汶川羌族人的生活当中,依旧保留着各式各样与大禹相关的文化习俗,而大禹精神已深深融入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第02集中华先祖

第02集中华先祖 梦想,人类前行的动力。 从远古到现代,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也是追寻梦想的历程。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也有着最古老的文明。我们有过辉煌,也曾经历苦难,但是,梦想一直照耀我们前行。今天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我们在铸造新的辉煌。这是一个充满机会与梦想的时代,铭记梦归处,不忘来时路,我们将带您回到远古聆听我们祖先最古老的故事。 泥河湾遗址群河北省阳原县 桑干河婉蜒延伸,由东向西,横贯河北省张家口阳原县全境,将一片叫做泥河湾的地方切割成一道道纵横交错的峡谷,这个看上去十分普通的地方,却是迄今发现的我们远古祖先最北端的活动地点。 成顺泉河北省阳原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 成:在大约二百万年以前,这里是一个大湖,这个湖的面积是九千多平方公里,当时是最大的一个古湖,淡水湖。 一系列的考古活动,把泥河湾的名字同中国漫长的石器时代以及人类的起源联系起来。1978年,考古人员在泥河湾一个叫做小长梁的地方,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这是泥河湾首次发现史前遗物。2001年,考古人员在泥河湾另一处遗址的发掘中有了意外的收获,在现场,一具远古猛犸象骨骼化石出现在人们面前。 成顺泉河北省阳原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 成:当时,发掘出草原猛犸象的肋骨16条,还有它的门齿。 令人惊奇的是,这具化石除了保存有十分清晰的砍砸和刮削的痕迹外,一件大象肋骨附近的燧石刮削器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 成顺泉河北省阳原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 成:其中有一条大象肋骨,它上面就放着一块刮削器,这个就说明当时人类刮骨吃肉以后,把石器放在大象肋骨上,现在从16条肋骨上看,都有刮削器刮的痕迹。 这个发现向我们展现出一幅二百万年前人类餐食大象的生动场景。 远古的泥河湾,一只猛犸象步履缓慢地走向沼泽,那里的水源是它身体正需要的,突然,它的前肢陷入泥泞并越陷越深,杀机正在陡然逼近,埋伏在丛林里的古人快速冲向大象,用最原始的石器和木棒给予它致命的一击,大象无力还击,慢慢倒下,那些猎食者用锋利的切割器割下鲜美的象肉,享受自己的午餐。 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泥河湾一带出土了众多的打制石器和古动物化石,却没有发现一件百万年以上的古人类化石。我们的祖先在哪里呢? 《山海经》是一部中国先秦重要的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山海经》讲述了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一尊天神女娲降生了,她独自一人来到凡界,见景色优美却独少生灵,便照着自己的模样,用黄土捏出一个个小人,后来,她嫌捏弄泥人太费力,就用枝条沾了黄泥乱甩,顿时,贵贱人等应运而生,繁衍生息。 这是我们孩提时听到的关于中国人起源的故事,然而,这只是一种虚幻的传说。中国人从哪里来,这一切与传说、神话、考古论证,甚至每一个人的想象混杂一起,成为一个神秘、遥远而又模糊的话题。 随着大爆炸,宇宙形成了无数的星系,在太阳的周围,有一颗蔚蓝色的行星,这就是我们的地球,大气层和液态水使得地球成为我们已知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大约在四十亿年

中国通史解说词19楚汉战争

19楚汉战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场战争能像这场战争一样如此充满魔力,它的胜负直接决定了一个伟大王朝的诞生,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战争的巨大魅力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战争的本身,因为这场战争的每一个情节,几乎都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经典故事,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成语也因此诞生,两千年来一直融入在我们的生活细节里,甚至是我们的大脑神经和血液之中,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思维,甚至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这场战争的两个主角更是星光璀璨,他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两种男人形象,诸多的配角也同样光彩夺目,他们的行为对后世影响深远,屈辱与奋进,忠诚与背叛,英雄与美女,战争与和平,在秦朝末年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名闻千古的旷世大戏。 第十九集楚汉战争 秦始皇出巡图 这是一支十分壮观的出巡队伍,仪仗队伍仪态万千,其中一人站坐在车辇上,威风凛凛,人见人畏,他就是秦始皇,一群来自江苏丰、沛一带的征夫在咸阳城中正遇上秦始皇出行,众人见此场面无不惊叹,忽然,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大丈夫生当如此,说话之人正是日后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刘邦沛县丰邑人,是个不守本分的农民。刘恒诺是丰县当地刘邦祠堂的守祠人,刘邦称帝后,把丰邑改为丰县,同时在此设立祠堂,派专人看守,刘恒诺和这座祠堂同样有名,他是当地最为著名的学者,一直从事早期刘邦的研究工作,他为了更好地研究刘邦,三十几年来一直居住在刘氏祠堂内,当时刘邦就出生在这里。 刘恒诺刘邦第七十三代孙 刘:汉高祖刘邦,他一生中间好吃、好喝、好朋、好友,所以成天他不愿意这个干农业生产劳动,成天领着朋友到家来吃啊、喝啊,不干农活。 据史料记载,当时刘邦不务正业,整日游手好闲,而就是这个看似不务正业的小人物,后来却混上了一个亭长的职位,与沛县县衙里的官吏个个打得火热,有一次,县令的好朋友吕公乔迁之喜,县上的官吏都去祝贺他,规定礼品不够千钱的只能坐在堂下,刘邦递上礼单,上写贺钱万,吕公觉得奇怪,亲自出门迎接,其实那只是一张白条,刘邦满不在乎地坐在首席高谈阔论,客散后,吕公对刘邦说,自己有个女儿,想许配给他,刘邦当即答应了这门亲事,吕公许配给刘邦的这个女儿,就是日后一度将西汉王朝闹得天翻地覆的汉高祖皇后吕雉。 项王故里江苏省宿迁市 距离沛县丰邑四五百公里的地方,也有一个人亲眼目睹了秦始皇的出巡,秦始皇一生出巡五次,每次都堪称声势浩大,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路过会稽郡时,这位二十二岁的年轻人有幸得见,羡慕不已,他手指着端坐中间的秦始皇说,我将来一定要取代他,这个人就是项羽。据史书记载,项羽小时候读书不好,学剑术也不成,他的叔叔项梁骂他,项羽说,识字只不过是记录姓名,剑术只能同个别人对敌,都不值得学,他想学一种本领叫万人敌,一个人能打败许多人的本领,项梁便教他兵法。

第56集王安石变法

第56集:王安石变法 这幅清明上河图生动的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荣景象以及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虽然大宋的的疆域不如汉唐辽阔,军事上也不如汉唐王朝那么强盛,可是宋代发达的都市文明却是居中国历朝历代之首。此时的东京汴梁,行人如织,摩肩接踵,勾栏瓦肆之内,客商云集,歌女们吟唱着苏东波,柳永的名句。如此花团锦簇的文明昌盛,让历史学家陈演恪不禁赞叹,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然而,就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第六位皇帝宋神宗与49岁的王安石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如此繁花似锦的大宋帝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它的背后难道隐藏着什么秘密吗,这位年方弱冠的君主为什么不顾重臣的阻拦,支持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在新法推行的过程中,王安石和他的亲密好友司马光,最后为什么会形同水火,发生决裂,纵观历史,人们对王安石被人以及变法的评价截然相反,他到底是不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呢? 陈桥驿可以说是中国最著名的一个驿站,公元960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在这里黄袍加身,做了皇帝。赵匡胤曾是前朝的禁军指挥,军权在握,但得到天下之后,他也不禁开始担心手下的将帅们哪天也会发动军事政变,夺取江山,赵匡胤日思夜想,最后定下了抑制武将,振兴文教的国策,他要后世帝王优厚士大夫,从此宋朝走向了广开科举的道路。但宋太祖旨在防弊的制度设计,阻止在房地的制度设计,却给宋朝的官僚机构带来了不小的弊端,宋代官员数量与唐代相比,增加了十倍之多,从而导致了政府分权制度错综复杂,冗官冗吏充斥于政坛之上,宋代历史学家叶氏曾说,自古滥官,未有如此之多。冗官之外更有冗兵,宋代统治者采取养兵政策,每当一个地方矛盾激化时,政府就大量募兵,把社会上的流亡人士收揽为士卒,其用意是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到北宋中期,这种情况逐渐恶化,北宋政治家蔡襄说过,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公元1067年,宋神宗继位后,他发现了这样一个现实,穷吾国者,兵也,不仅如此,加上庞大的政府官僚开支,宋朝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了,冗官、冗兵、冗费,这正是文化巅峰背后那个脆弱帝国的真正面目。虽有百万之兵,而不免自贬为至弱之国,虽然士兵至多,但北宋却频频遭受外敌侵扰,除了北方的契丹,西北的西夏外,甚至连南方的交趾都敢频频犯境。这一切与宋神宗的期望实在是差得太远了,刚满20岁的皇帝怎么也无法理解泱泱大宋会变得如此积贫积弱,他为什么不能像汉武帝、唐太宗那样宇内称尊呢。刚刚登上帝位的宋神宗开始对宋朝的未来忧心忡忡,他清楚的知道,宋朝现在隐藏着许多深刻的危机,而当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北宋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原则,宋神宗便开始不断的寻匿,希望找到能安邦治国、强兵裕民的治世良臣,宋神宗首先把目光锁定在大名鼎鼎的翰林学士司马光身上。 司马光,公元1019年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司马光一向以正直敢言著称,道德学问,为世人推重,宋神宗一开始对他寄予厚望,司马光却大谈修心之要,教导宋神宗要做到宽仁、明智,英武,他说的道理虽然没错,却矢之空洞抽象,自然会让务实的宋神宗觉得都是些老生常谈,难得要领。 范国强:司马光当时给宋神宗提了六条建议,从修身的角度来说,就是仁爱,明辨是非,处事果断,总结一下的话,就是仁、明、武,从治国理政来说,他也给宋神宗提了三条建议,就是任官,信赏和必罚。 毛丽娅:其实这六条建议,司马光在此之前给宋神宗的爷爷和爸爸都曾经说过,所以宋神宗听了司马光的回答,那么一下就明白,这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第16集诸子百家知识分享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16集 诸子百家

第16集:诸子百家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有一个时期至关重要,公元前500年左右,东方西方,群星璀璨,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均在这个时期诞生,中国、印度、希腊,三大古典文化中心最终形成,其所产生的文化,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人类的思想与生活。这个时代,是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称其为轴心时代。中国的哲学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蓬勃而出。在战国时代,被称为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各种思想交错碰撞,即彼此批评博弈,又相互吸收交融,形成了为后世所称到的百家争鸣,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写下了最为灿烂的篇章。 这里是山东省邹城市的孟庙,庙宇里正在进行的是成年加冠礼,在集体叩首之后,老者主持加冠仪式,少年加冠之后便正式成年,千百年来,殿堂里的亚圣孟子注目着无数后辈少年加冠成年,孟子是孔子的弟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对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推崇备至,孟子遗憾自己不能亲自倾听孔子的教诲,只能成为私淑弟子,但孟子却坚定地视自己为孔子的直接继承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人之初,性本善,中国古代的启蒙教材《三字经》开头的这句话,就是孟子思想的基础。孟祥居老人是孟子的74代孙,也是中华孟氏宗亲会的名誉会长。 孟祥居: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来讲都是善良的,他认为就是说老百姓就能享受到帝王的仁义和慈爱,他才能真心实意地拥护你,才能爱戴你,你的江山才能够坐的稳,所以说得人心者得天下。 这里是位于河南开封的游梁祠,2014年夏季,河南孟氏宗亲会在这里举行了一场规模不大的祭祀仪式,仪式里有一项告祖的内容,孟氏后人准备重修游梁祠。和孔子一样,孟子也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仁政主张,但和孔子困厄陈蔡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同,孟子在各国都受到了统治者的厚待,享有丰厚的待遇。当年,孟子生平出游第一事就是游梁说惠王,在魏国国都大梁,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段对话流传至今。国君说: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呢?孟子却毫不客气的回答:王为什么一定要说利呢,只有有仁义就足够了,在儒家历史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的孟子第一次向一国之君阐述行仁义、兴王道,后人为此专门修建游梁祠,纪念孟子。梁惠王虽然多次向孟子请教,但他只想通过战争使魏国扬威天下,与孟子所主张的仁政爱民,不嗜杀,省刑罚,减免赋税的思想格格不入。因而孟子的仁政主张很难被统治者真正接受,孟子最终对梁惠王绝望了,生气地说梁惠王望之不似人君,然后离开魏国。 孟氏宗亲的祭奠过后,游梁祠重归平静,世代在这里看守的后人细心地打扫着院落,实际上,游梁祠大部分已毁,所剩殿宇也被改造成了工厂厂房,祠内仅存的两方石碑,一方为康熙二十八年,阎兴邦《重修由梁祠书院碑》,另一方为嘉庆年间之碑,碑上面的字迹剥落模糊,游梁祠的魄罗情形,仿佛就是当年盛名之下的孟子,在宣讲仁义之说时的遭遇,离开魏国后,孟子转赴齐国,他对齐国抱有很大的希望,尤其想尽快到达稷下学宫。轴心时代的东方,有一所群贤聚集,思想之火无比璀璨的学术中心,它既是我国最早的官办大

中国通史解说词第76-80合集(缺77.78.80)

中国通史解说词第76-80合集 76明太祖朱元璋 (1) 77永乐迁都 (10) 78郑和下西洋 (10) 79内阁制度 (10) 80土木堡之变 (21) 76明太祖朱元璋 元朝末年,地主豪强大肆兼并土地,加以官吏贪污,天灾瘟疫,上百万人沦为流民,,到处哀鸿遍野,尸骸枕藉,元朝社会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走投无路的流民,头包红布,扛起锄头、竹竿、长枪、板斧,杀向腐朽残暴的元朝政府。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红巾军起义。红旗漫卷,吼声动地,千万条红巾变成愤怒的烈火,在中原大地熊熊燃烧,成燎原之势。在这些呐喊的人群中谁将脱颖而出,谁将成为旧时代的终结者和一个新王朝的创建者呢。 这就是安徽省凤阳县太平乡,今天,一户村民家里为孩子过满月,四邻乡亲们都要过来喝喜酒。喜宴上的凤阳花鼓是不可或缺的,没有人统计过,千百年来这里有多少个孩子降生。但显然有一个人的出生会被经常提起,特别是在为孩子过满月的喜宴上。 距今六百多年前的公元1328年九月,在太平乡一个叫孤庄村的村子里,传说一个农妇做了一个梦,她梦见一位道人让自己吃了一粒闪闪发亮的药丸,此日早晨,农妇嘴里依然源源不断的飘出缕缕奇香。当天农妇产下一个男婴,这个婴儿就是朱元璋。跟中国历代许多帝王的奇幻出身一样,朱元璋的降生充满吉祥的意味,他的到来,似乎要给这片苦难的土地以无限希望。然而,多年以后,这里却唱出这样一段传遍全国的花鼓戏: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 似乎真的印证了花鼓戏中所唱的十年九荒,朱元璋从出生开始就不断饱尝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朱元璋一家原本是为官府服役的淘金户,后来成为给地主种地的佃农,生活贫困,遇到荒年,常以野菜为食,然而这样的日子也难以为继。就在朱元璋17岁的那一年,一场巨大的灾难突然降临。 公元1344年,淮河流域遭遇百年未遇的旱灾,大地裂缝,庄稼几乎颗粒无收,祸不单行,蝗灾和瘟疫接踵而来。朱元璋祖祖辈辈生活的太平乡,一天死掉几十个人。家家死人,天天

中国通史解说词21 文景之治

21 文景之治 民以食为天,长久以来评价一个王朝的好坏,米价是个重要标准,秦末战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汉初出现大饥荒,小米的价格从平日的每石百十来钱涨至五千钱,出现人相食的惨状,饿殍遍地,满目疮痍,汉初统治者推崇黄老之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大力发展经济,经过几十年苦心经营,公私仓廪俱丰足,米价最低达到每石数十钱,后世史官评价这一时期,周曰成康,汉云文景,美矣,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记录的盛世,去感受它的富庶与安宁。 第二十一集文景之治 马王堆三号墓墓坑遗址湖南省长沙市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著名的马王堆三号墓的墓坑遗址,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东郊四公里外浏阳河畔马王堆乡的考古发现震惊了世界,现场发现了大量极具价值且保存完好的文物,为我们了解汉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除了三号墓之外,随后挖掘的两个墓坑分别命名为一号墓和二号墓,也出土了大量文物,这两个墓坑挖掘后就回填了,经专家考证,这是轪侯利苍的家族墓,二号墓墓主即是第一代轪侯,时任长沙国丞相的利苍,下葬年代在吕后执政中期,约公元前184年,一号墓葬着他的妻子,三号墓是他的儿子,利苍妻儿下葬年代晚于利苍二十年左右,正处于文帝统治的中后期,但是专家惊奇地发现,恰恰是身份最尊贵的利苍,他的墓在棺椁规模和陪葬品数量上却远不及妻儿,四十年前,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熊传薪主持了马王堆汉墓的挖掘工作。 熊传薪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 熊:马王堆汉墓里面出土了很多帛书,主要是在马王堆三号墓里面出土的,二号墓就是利苍墓,他这个墓是个圆形墓,墓葬的规模也比较小,也不是很大,而且埋得很浅,而且棺椁它也是两棺两椁,他的随葬品来讲,从出土来看不是很多的,主要是出了三个印章,一号墓就是老太太墓和她儿子墓,这里面主要是随葬了很多丝绸,丝织品,漆木器,这个还有很多的陶器、竹器、帛书这些东西。 博具湖南省博物馆 漆盘湖南省博物馆 彩绘双层九子漆奁湖南省博物馆 彩绘立俑湖南省博物馆 漆钫湖南省博物馆 漆耳杯湖南省博物馆 奏乐俑湖南省博物馆

中国通史解说词17秦国崛起

17秦国崛起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战国是一个天崩地坼的时代,东周瓦解,群雄逐鹿,战事不断,诸侯兼并,弱肉强食,异常险恶的局势使各诸侯国常常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强者并非总是强者,弱者也可以通过有效的变法成为强者,而秦国的崛起尤其出人意料,这是一个国家由弱变强的奇迹,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数百年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国得以建立,自此,中国以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西安市 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对于秦国的崛起充满了好奇,究竟是什么使它实现了由蛮荒小国到无敌强国的惊天逆转。 第十七集秦国崛起 公元前9世纪末,嬴姓族长非子因擅长养马得到周孝王的重用,封为附庸,在今甘肃东南渭河上游秦地建造城邑,从此称作秦。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从镐京迁都洛邑有功,被封为诸侯,赐予今陕西岐山至丰水之间的土地,秦国从此正式跻身于东周诸侯之列。然而,周平王其实只给秦襄公一张空头支票,此时的秦国封地实际上处在游牧民族西戎的控制之下,秦经过几代人的浴血奋战才夺回这块土地,此后在西戎的包围下,秦国艰难地寻求着生存与发展,也正是这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秦人崇武尚勇的个性,秦国独特的发展史和封闭落后的状态,使一向以文明开化自居的中原各国长期以来一直不把秦视为同类,而看成蛮夷之国。 曾振宇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 曾:因为当时秦国地处西陲,落后,立国时间呢比中原国家晚了大概有两个多世纪,和西戎杂居在一块,所以中原国家盟会的时候往往是不会邀请秦国参加的,认为秦国是一个野蛮落后的国家。 在秦国的历史中,秦穆公是一位重要人物,他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以知人善任著称,在百里傒、骞叔等贤臣的辅佐下,秦国在对其东部强大的邻国晋国的外交与军事上取得一系列胜利,第一次将疆域东扩至黄河以西,秦穆公还成功地将西戎的使臣由余招致麾下,大败西戎。然而一个国家的真正强盛不能仅靠一个强势的君主,要想彻底摆脱落后的局面,秦国更需要先进的制度和法律,秦穆公去世后的三百年里,秦国曾一度陷入混乱之中,经历了厉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代乱政,国力衰弱,而此时,中国社会正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大变革,各诸侯国纷纷变法,从早期宗法分封制国家向中央集权官僚制国家转型。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被分为三个国家,其中魏国率先由李悝推行变法,发展农业生产,并不各国法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成文法法典《法经》,使魏国迅速跃升为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国内部却千疮百孔,长期内乱和落后的体制导致农业凋敝,经济萧条,王权斗争使君臣失和,吏治混乱,拖沓成风,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威信,秦国民风虽然彪悍,但百姓热衷于私斗而不愿为国作战。公元前5世纪初,魏国从秦国手中夺回河西之地,这对于秦人来说不仅是莫大的耻辱,更加剧了强烈的危机感,然而,危机也可能变成最大的动力,公元前362年,志向远大的年轻君主秦孝公登上君位,他立誓要复穆公之故地,夺回河西之地,改变诸侯卑秦的局面,要达到这些目的,秦孝公意识到必须要改变秦国混乱落后的局面,否则将没有生存之路,他迫切需要一位目光远大,能够通盘考虑并执行有力的贤才,能够对秦国实行全面的改革,于是秦孝公颁布了一道求贤令,开出了最优厚的待遇,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一位身在魏国的青年闻听此令,怦然心动,他就是商鞅。商鞅原名公孙鞅,出身卫国公族,所以也被称为卫鞅,后来因秦孝公将商邑封给他,才被称为商鞅或商

中国通史-之-开天盛世解说词

《中国通史》之《开天盛世》 【画面】西安城南骊山风光烽火及有关遗址 这是位于西安临潼区城南的骊山。相传,周幽王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最后身死国灭,为天下人耻笑。骊山的故事还在继续。又过了一千年,这座山下发生的一件大事被再一次写进了历史。 【士兵列队】 公元713年秋天,一次盛大的讲武活动在骊山脚下举行。(所谓讲武,就是今天的阅兵) 唐玄宗为的是显示军事力量,震慑朝廷内外潜在的政敌。然而,唐玄宗此举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目的:约见一个就在附近当刺史的重要人物。唐玄宗要约见的这个人是谁?有什么来头?皇帝为何要这样郑重其事地约见这个人? 【推出片名】开天盛世 【画面】情景再现士兵政变 公元710年6月19日夜,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死妄图仿效武则天,以异姓君临天下的韦皇后及其女安乐公主,拥立父亲李旦重登皇位,李隆基被封为皇太子。但乱象并未就此结束。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很快就发现侄儿李隆基不易控制,她四处活动,企图说服睿宗李旦换掉太子李隆基,未能成功。 公元712年7月,李旦毅然将自己的皇位传给太子李隆基。但太平公主仍不死心,积极谋划纂权。一年后,李隆基获悉太平公主即将举兵作乱的密谋,立即先发制人,一举粉碎了这次未遂宫廷政变,将太平公主赐死家中。 至此,李隆基才算真正掌控了朝中军政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唐皇帝。 然而,面对礼崩乐坏、乱象如麻的局面,年轻的天子李隆基知道,一切才刚刚开始。 【采访】八年之间发生了很多政变,李隆基本人能够稳定的接掌政权,前提是他通过政变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太平公主是他的姑姑,睿宗的妹妹,武则天的亲女儿,太平公主在睿宗在位的期间,实际上权势是非常大的,包括在玄宗刚即位的时候,七个宰相,五出太平之门,所以在那种格局下,李隆基要克服很多东西,政变带来了很多政局的动荡,包括选官当中的混乱。 【空镜玄宗侧影】 唐玄宗亦深知,要根治乱象,重整朝纲,重现大唐盛世,首先得物色一个能干的宰相。 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复考量,唐玄宗终于决定:请出前朝宰相、现任同州剌史的姚崇。 【采访】各种权利的背景交织在一起,要有一个很强势的人,姚崇是来宰相,而且确实个人就是不会随着政治的这种变动,而随便变换自己的立场,他很刚正不阿,他是有底线有原则的人,所以这方面,我想就是结束后武则天时代,连续的政局动荡,很合适的一个人选。 【画面】渭川,狩猎场面情景再现,《资治通鉴》记载的这方面内容的书影 姚崇应邀来到骊山的时候,正碰上唐玄宗在兴致勃勃地打猎,姚崇便应邀跟随皇帝打猎。此时的姚崇虽已年过花甲,猎场上却往来飞奔,宛若少年,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 【采访】那么为什么在骊山阅兵的时候,把姚崇找回来,因为,张说这些人知道玄宗的这个意思,坚决反对,玄宗为了摆脱他们的这样一个包围,所以采取了这么一个不平凡的行动,在骊山阅兵的时候,首先以军容不整,把功臣中的一个说要杀,结果就求情,没杀,不管怎么说,杀了一下他们的威风吧,然后就把姚崇任命下来。姚崇即位(上任)以后,最主要的工作是安定皇位。 狩猎结束,唐玄宗向姚崇征询治国良策,姚崇娓娓道来,唐玄宗不住地点头,最后说:“我想请你出任宰相一职。”但姚崇并未谢恩,唐玄宗觉得奇怪,姚崇说:“我有十点意见请陛下考虑,您要是做不到,那么宰相位置恕难从命。”唐玄宗让他说来听听。于是,姚崇一一道出十条意见。唐玄宗听罢姚崇所言,发现正是自己千呼万唤的治国方略,当即表示无条件全部接受。 【画面】晨光姚崇画像,情景再现 第二天,唐玄宗一纸令下,姚崇被正式任命为宰相。 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速度最快的任命。这一次任命,正表现出唐玄宗作为盛世君王的雄才大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