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中国对外贸易战略模式转变思考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中国对外贸易战略模式转变思考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中国对外贸易战略模式转变思考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中国对外贸易战略模式转变思考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模式转变思考(1)论文

摘要:从中国贸易模式转变的历史过程入手,通过阐述东南亚国家贸易战略所取得的成

就和美日贸易的现状,说明了中国对外贸易只可能走经由出口导向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而渐次过渡到依靠规模经济、一体化和行业内贸易的发展模式。还对当前西欧经济现状的认识误区进行了驳斥,肯定了西欧的贸易模式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中国贸易战略模式转变的最终目标。?论文关键词:贸易模式;出口导

向战略;行业内贸易;规模经济一体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宏

观背景下国际贸易的现状大致是,西方发达国家全面进入垄断期,国际市场实际上成为资本无限追逐利润的场所,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和地区一直是发达国际原料供应基地和产品销售市场,基本上是依靠自身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相对优势来和发达国家进行贸易,那些资源和劳动力,加上技术各方面的绝对量都比较贫瘠的国家,在贸易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总体收入方面的显著弱势,并导致了巨额外债的产生。最终反应到国内是分配的不公平。中国一直是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相对密集的国家,随着市场和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开放,这种现象还会在中国存在一段时间。中国建国以来的发展历史按照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夕,国际贸易总量很少,劳动力和资本基本不流动,也没有将自身的比较优势发挥到世界贸易的过程中;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建立全面市场经济体系的开端,这一时期中国逐步开始将自身的这一比较优势发挥出来;第三阶段是1992年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的一段时间,是中国劳动力开始大规模流动,国际资金和技术开始全方位进军中国市场的肇始,“中国制造”在国外也如雨后春笋般急剧涌现出来,并表现出了这些商品共同的价位低、附加值低等特点;第四阶段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今,中国的市场进一步深入开放,进一步对国际资金放松了限制,对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扩大土地使用面积和使用效率,对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进一步放宽,以及海外投资的持续增加。这些说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一步步将自身的比较优势展现出来。?但中国在发挥比较优势和收入总量

上升的同时,也付出了分配不均的代价。这种分配不均体现在行业之间、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主要是从事高技术、重化工行业与农业、手工劳动收入分配的巨大差异,沿海朝阳产业部门与内地夕阳产业部门收入分配的巨大差异,以及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工种之间收入分配的差异。中国采取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比较优势利益,而是以外资和高技术(包括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为先导,逐步从产业链的低端迈入高端,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设计,实现科技成果到生产力的快速有效转化。历史上东南亚国家大多采用出口导向型战略,最早开始这一贸易战略的是日本,经过战后数十年,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经济增长开始出现低投入、高收益、规模化的趋势,人均收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转变贸易模式,加入了快速增长的行列,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迅速的增长又一次发生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这些国家统称为HPAE Vs,除了中国而外,HPAEVs都曾在不同时间爆发过经济危机,如日本在1989年的泡沫经济崩溃,其源于日元的被严重高估,国内房贷和股市的虚高和国际游资的突然撤离;墨西哥虽然不是亚洲国家,但发展模式基本遵循东亚模式,并在1995年遭受了同样的经济危机;最大的一波来自1997年波及到几乎整个东南亚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新马泰等国和东亚新兴

经济体经济一夜之间倒退十年。中国之所以受东南亚金融风波的冲击较小,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金融开放度不大,生产要素的流动也还很小,而不是因为中国金融管制体系和预警机制的完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还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尽管从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以来,中国一直奉行出口导向型贸易发展战略,但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

克鲁格曼所说“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几乎已转移一空,高投资率开始出现回报递减的趋势。”尤其是“这个国家同时存在着一些潜在的严重问题。颇为引人注目的是大型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和大量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这是一方面的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共同促成了中国市场经济的不完全。需要提及的是,东南亚国家之所以经历这些危机,其原因固然在于金融层面的过度开放与国内

金融监管的步伐错位,以及对新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利用不科学等原因,造成国内投机行为猖獗,资产泡沫形成,使得国际游资有机可乘,但这是所有后起的工业国家在转变贸易战略的历程中所必须忍受的痛苦,这些危机过后,东南亚国家经济依然保持了强势增长的势头。有数据显示,泰国的GDP增长率从2002年开始一直在5%以上,泰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

展局(National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Board)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增长率为6.9%,2011年为6.2%,2005年为6.5%。而泰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总量也获得了稳步提升。泰国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遭受损失最大的国家,这个例子很具有说服力,由此可以想见其他的HP AEVs国家从金融危机中恢复的程度。东南亚诸国在危机中其国内经济实力可以倒退十年,但恢复起来却无需十年的时间,这进一步说明了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正确性和优越性。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背靠中国大陆的我国香港和台湾,大部已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且在危机的处理和经济恢复过程中广泛积累经验,从而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按照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当两个国家资源禀赋和生产的机会成本方面存在差异时,

有可能双方从国际贸易中获利,但是还有一种贸易发生的可能性,就是双方的生产规模大到边际收益递增的程度,也就是产生了规模报酬递增,伴随而来的是边际成本递减,也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各自的收益。东亚国家的先驱日本已经完成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了国内各种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日本目前在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已经变成了中国,美国退居第二位,但是和两国的贸易模式却有显著区别。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当两国都在某一行业(比如制造业)上实现了规模报酬递增的目标后,通过水平一体化结合成一个超大型行业,这个行业通过生产略有差异的产品,实现了行业内贸易,这是美国和日本的主要贸易模式。而中国和日本则主要通过行业间贸易。除了制造业以外,美日两国农产品贸易也建立在规模报酬递增和一体化的基础上。在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时,首次提到“中日贸易结构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移”(中日贸易摘要),但只限于那些吸收日资较多和时间较长的企业和地域。固然日美两国间相似的资本-劳动比例决定了两国将更依

赖于行业内贸易,但这是日本产业结构升级和梯度转移的必然结果,它使得日美两国的收入分配趋于统一,一体化进程也大大加快,为实现自由贸易协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较而言,中日两国离自由贸易还相当遥远。行业内贸易的现状是:“大约1/4的世界贸易由

产业内部的双向贸易构成。在发达国家的制造品贸易中,行业内贸易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这些贸易占据了世界贸易的大部分”。通俗地说,通过国际贸易创建一个一体化市场,而不是各国内生产好了再拿来卖。但各国生产的又有细微差别,这便是行业内贸易。生产的规模化,行业内贸易不仅带来了较大市场中更多的厂商,且每个厂商都有更大的销售量;另外,消费者也可以以比较低的价格获得更丰富的商品。在图1中,CC曲线为厂商

的成本线,其定义由等式:AC=F/Q+C=n?F/S+C给出,F为固定成本,Q为产量,c为每单位

产量的平均成本,n为厂商数量。考察这个等式,我们会发现,对于给定的厂商数n,随着销售量S的上升,平均成本会下降。原因在于,当厂商数不变而市场发展时,各厂商的销

售量会上升,而平均成本下降。因此,若我们比较大、小两个市场,就不难看出较大市场的CC曲线位于较小市场CC曲线的下方。而图中的PP曲线表明厂商定价与厂商数的关系,其定义由等式:p=C+1/(b?n)给出。这个图粗略的反映了市场规模的扩张所造成的长期均

衡状况,最初,均衡点在1,价格是p?1,厂商数为n。当以行业销售量衡量的市场规模扩

大后,CC曲线由CC?1下降到CC?2,而PP曲线没有变化,新的均衡点为点2,厂商数由n?1

变为n?2,相反,价格从p?1降到p?2。很明显,消费者宁愿处在大市场的一个小部分,而非一个小市场。在点2,消费者能以比在点1更低的价格获取种类更加丰富的商品。除了

日本以外,其他HPAEVs国家也正在朝这个目标迈进。而是否能够发挥好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优势是能否顺利过渡到这一贸易模式领域的关键。中国若一再重蹈覆辙,其后果总体上比东南亚金融危机给这些国家带来的损失大得多。?美日间的行业内贸易模式形成的比

较晚,实际上这种模式在西欧国家早已成熟并成功运行了很多年。1954年成立的欧洲5国

建立的煤钢共同体将煤和钢铁工业的生产纳

入一体化的范围,是西欧自二战后首次建立工业共同体,这个协议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将欧洲两个宿敌德、法两国间的军火主要物资统一起来,起到遏制战争再次爆发的作用,这恰好更有力地推动了行业内贸易的形成。到20世纪90 年代,欧盟25个成员国基本上实现

了各个行业的一体化生产经营,尤其是高科技和重工业领域。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总部在法国,而分部遍及西欧各国的空中客车公司,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内最早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的骨干之一邬贺铨在他的文章《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中国“五化”之路》中列举到空客340的例子,该机型“机头黄

色的部分在法国生产,蓝色的部分在德国生产,机翼红色的部分在英国生产,绿色部分是西班牙生产的,还有比利时生产的,五万多员工分布在16个工作城市”。这些零件在一个公司内部的国际贸易,同时也是行业内贸易实现了边际成本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增,使西欧各国都获得了超额利润。西欧发达国家如今的经济实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较早地实行了这种贸易战略,这也与传统意义上西欧国家的资本-劳动比例和机会成本就比较相似有关。

笔者这里提出西欧国家这个例子,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这种贸易模式对中国的启示。最近一段时间盛行这样一种想法,即认为西欧国家的高福利水平固然是建立在资本原始积累已经完成的基础上,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这是一种变相的掠夺,将自身高福利建立在中国等国的低工资和低福利基础上。如果是这样,首先得益的是西欧国家的老百姓,而大量“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涌入西欧市场,使得西欧国家自身的民族工业在冲击下受到一定损失后又享受到国家的优厚补贴。这个论调的结论很关键,就是说倘若中国最终到达了产业链条的顶点,会使得西欧国家遭受重大损失,人民必须老老实实地从事繁重的劳动,也就是说,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完成的那一天,便是西欧国家社会福利将要大打折扣的肇始。然而,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当然,依靠石油立国的富国,如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等则另当别论,它们的发展轨迹、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劳资比例都是不能以常规来判断分析的,很难说一旦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枯竭会不会出现经济的硬着陆。而西欧国家不同,大多数西欧国家走完了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整个过程,实现了依赖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而不是靠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规模经济,技术和管理模式的自

主研发能力很高,西方发达国家间技术转让门槛也很低,这是规模经济的必然结果,同时反过来又推动了生产的规模化和一体化进程。因此,西方国家产生高福利,高失业保障水平,对教育、卫生和各项公共事业基本免费等现象,并不是因为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和不等价交换,因此也不会实现经济硬着陆,其结果是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更多产业的规模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并用这种贸易模式逐渐替代传统贸易模式。当然,这种发展方式是一种理想状态,某些产业从比较优势贸易转变至规模经济贸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短期利益分配不均。举英法两国的玉米简单说明之,在短期,由于一体化后玉米共同价格比此前两国的各自定价都要低,这时原来在生产玉米这类农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的法国农场主就会相应承担一部分损失,但这只是暂时的损失,从长远看,法国农场主会因为生产的规模化,边际成本的递减等最终超过一体化之前的总利润额。而在这个过程中,英法两国消费者可以消费到数量更为庞大,且种类也更为丰富的廉价玉米。?综上所述,中国的贸易战略

也必然走传统贸易模式或主要是行业间贸易的模式向行业内贸易及一体化过渡的道路。由于历史、文化和经济现状等原因,中国很多传统优势产业很难与周边国家达成一体化框架协议。中国加入WTO是一个促进贸易模式转变的一个很好的契机,但由于部分行业贸易模

式转变的短期阵痛很可能触发中国经济增长和金融业方面长期隐藏的问题,导致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因此一定要因势利导,强化国家的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资金监管力度,拓宽资金流通渠道,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逐步降低直至取消贸易壁垒。另外比较重要的就是要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并举,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提高先进技术和管理在所有产业中的比重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doc5)(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X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X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X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X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X的X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 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实际上,WTO在本质上只是一套管理国际经济的机制,与实际上实行的国际贸易是否自由无关。而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是自由还是保护其关键取决于一些贸易大国的国际贸易行为。历史已经证明,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只有当他们的经济竞争力足以称雄世界以后,才会愿意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同时大力鼓吹自由贸易的论调。由于各国国家利益的不同,21世纪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路途并不会非常平坦,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交织在一起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

中国对外贸易习题参考答案 (2)

中国对外贸易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贸易顺差是否越多越好?贸易顺差对贸易有什么影响? 不是越多越好, 影响:1、外汇储备增加,2、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3.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4.拉动经济增长,外在风险同时增大,5.贸易摩擦加剧。总之,贸易顺差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缓解产能过剩问题、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经济增长的外在风险,导致贸易摩擦加剧 2,中国的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原因: 1、从贸易方式上看,集中在加工贸易, 2、从地区结构看,贸易顺差集中在美欧国家 3、从贸易主体看,非国有经济成为推动贸易顺差激增的主要力量 4、从商品结构上看,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上5,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要素禀赋6、国内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7、大量外资企业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安排生产解决办法: 减少顺差关键在改变“三低”现状:即改变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资源价格低的现状。其他措施:(1)要大力发展国内消费市场,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刺激内需,改善国内消费不振的局面。 (2)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通过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的产品目录,对“两高一资”等产品的加工贸易进行政策调整。 (3)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必要调整,由“招商引资”转为“选商择资”、“养商育资”等。 (4)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合理引导升值预期。 (5)在调整出口结构和扩大进口方面做一些具体工作,特别是要促使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放松高精技术及其产品对我国的出口限制,使进出口结构更趋优化,缓解顺差上升过快的压力。 讨论: 你认为广西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如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对广西的贸易结构有什么影响? 核心要点:1,广西处于贸易顺差,初期初级产品占主导位置,但是目前正逐步向工业制成品转变。 2,影响:优化产业结构、改进北部湾经济区各个国家的贸易关系、扩大广西加工贸易的发展,增加就业、优化出口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等等。 3,加工贸易在中国的状况?加工贸易的作用? 状况:略 作用: 1.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2.成为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渠道 3.优化出口结构 4.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5.扩大了劳动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含答案)

期末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对外贸易制度的性质是由它所依附的()的性质所决定。 A 社会经济制度 B 社会政治制度 C 社会民主制度 D 社会法制制度 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A.利用 B.没收 C.改造 D.限制 3、我国对外开放是向()开放。 A.发达国家 B.所有国家和地区 C.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D.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4、在对外开放政策内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范围的是()。 A、开展对外承包工程 B、发展出口贸易 C、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D、利用外资 5、()年,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92年 D 1991年 6、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A、服务出口 B、货物出口 C、对外承包工程 D、对外劳务合作 7、完善售后服务对我国下列哪种产品出口市场的巩固与扩大最为重要()。 A、农产品 B、矿产品 C、机电产品 D、纺织品 8、现阶段,我国出口市场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出口市场格局的()。 A、多元化 B、集中化 C、细分化 D、平衡化 9、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有()。 A.200多项 B.300多项 C.156项 D.84项 10、以下不属于技术贸易的方式的是()

A、商品出口 B、许可证贸易 C、直接投资 D、工程承包 11、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于什么时候()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2、中美是什么时候建交的() A、1972年 B 、1973年 C、1974年 D、1979年 13、履行国际间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的基础是实行()。 A、对外贸易垄断制 B、自由贸易制度 C、保护贸易制度 D、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 14、我国现行海关税则中所采用的商品分类目录是()。 A、联合国标准商品分类目录 B、我国自定的商品分类目录 C、布鲁塞尔税则商品目录 D、国际商品编码协调制度 15、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出口产品应退税种为()。 A、所得税与消费税 B、增值税与消费税 C、关税与增值税 D、消费税与关税 16、按照效益、公正、公开的原则,从1994年起我国对部分出口商品配额采取了()分配。 A、行政 B、招标 C、计划 D、平均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A、1994年7月1日 B、1994年5月12日 C、1992年7月1日 D、1992年5月12日 18、中国的外汇管理() A、实行“集中管理、统一经营”的方针 B、对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 C、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D、最终目标是实现外汇收入结汇制,银行售汇制 19、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是适应()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而建立起来 的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摘要]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介绍了中国从汉朝至明清时期不同朝代对外贸易的情况,以及当时统治阶级采取的措施,阐明了对外贸易在我国古代经济中的作用。并根据古代我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及效果对现代贸易提出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丝绸之路;海上贸易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包括中央及内地人民与沿边各族统治者和人民的互市,以及同境外各国的贸易往来。春秋战国以来,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在各诸侯国之间以及与边远地区各民族之间不断地进行商品贸易往来,有的商品还辗转销往境外各国。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两汉时期——对外贸易的开端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严格地说应该是从西汉武帝时开始的。西汉时期,中国对外联系分为两路,一路是从陆路通西域,被称为“丝绸之路”;另一路是从南海通往沿海地区,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两条“丝绸之路”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西汉与西域中亚各国的贸易往来。 出于政治的需要,汉朝廷在同西域和中亚各国的贸易中,采取优惠的政策,如在与匈奴互市中不浅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准输出的铁器和铜钱,都允许与西域和中亚各国的贸易中输出,且无数量上的限制;对来汉朝进行贸易的使臣和商贾,由专司外事的机关大鸿胪负责接待。正是由于给予外商这样优厚的礼遇,所以东汉时,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日;商朝贩客,日频于塞下”。贸易往来相当频繁。这也为汉以后各王朝与各民族及境外各国的友好往来奠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汉朝廷对东亚邻近各国(如朝鲜、日本)开展了对外贸易,他们获得了中国的丝织品、漆器、铁器以及先进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在南亚,海上交通与贸易关系也得到初步发展。汉武帝时,中国商船曾开往马来半岛、缅甸西部沿海和印度南部东海岸。 二、隋唐时期——对外贸易的兴旺发达 唐朝建立以后,随着封建政治经济趋于鼎盛,对外贸易也日益兴旺发达,并纳入正轨。据史书记载:当时有七条道路通往国内外贸易市场。但由于陆路常为少数民族阻断,贸易须经多次转手,再加上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航海、造船技术发达,于是对外贸易逐渐转为以海路为主。 唐政府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对外贸易管理工作:互市监,掌管陆路贸易;市船司,由中央委派专职官员负责掌管水路贸易。唐政府在边境地区设有许多固定的贸易场所,以使边境地区各民族之间与邻近国家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私人出入边境参与贸易活动,须得到政府准许,发给证明方准出入。 出于国防及经济效益的考虑,唐朝对于陆上贸易限制相当严格,如兵器不得私有且不得私自渡关。法律只许在官府监督下进行互市,即在边境定点设置若干互市监,使中外商人在其监控下进行以物易物的互市。相反,唐朝对海路贸易颇为鼓励、开放,允许外商来华自由贸易,世代定居中国从事海运贸易,同时还在通商城市划定地区,供外商居住、营业。唐太宗贞观十七年颁布诏令,对外国商船贩至中国的龙香、沉香、丁香、白豆寇四种货物由政府抽取10%的实物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 随着唐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侨居中国的外国商人和他们的家眷不断增加。在京城以及各市舶口岸,都居住着许多外国商人和他们的眷属,尤以广州、泉州两个口岸最多。唐政府为了便于管理,在外商居住的地区,设立蕃场,由唐政府指定专人管理。唐代广州“蕃场”最盛的

(发展战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国对外贸易 发展战略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且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壹、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和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壹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能够带来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壹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能够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和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和国际竞争和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壹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和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壹)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壹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壹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和国际贸易发展。WTO是壹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范各国对外贸易立法和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范的范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仍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和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且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壹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

自考-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选择题重点

选择题重点 1、从进出口综合来看,我国第一至第五大贸易伙伴依次是:欧盟、美国、日本、香港地区、 东盟。 2、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万亿美元是在2004年。 3、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首次实现年度顺差是在2004年。 4、把对外贸易统制确定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是在1949年。 5、世贸组织对中国进行次贸易政策审议是在2006年4月。 6、《对外贸易法》颁布于1994年。 7、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 8、中国承诺到2008年过渡期结束时,关税总水平将降到10.17%。 9、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成立于2001年12月18日。 10、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出口卖方信贷的贷款种类有:中短期额度贷款、境外投资贷款、境外加工贸易贷款、对外承包工程贷款、出口卖方信贷项目贷款。 11、对于实行“非一批一证”管理的货物,同一份《自由进口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累计使用不得超过6次。 12、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最大顺差来源地是中国香港和美国。 13、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正式启动的时间是2000年。 14、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的第二阶段主要谈具体承诺议题。 15、2003年,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国是德国。 16、属于《服务贸易总协定》条款中规定的普遍性义务的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17、国际经济合作在战后产生与发展的直接动因是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及其影响。 18、战后国际经济合作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是战后国际分工的新发展。 19、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国家间的相互依赖是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1、中国进行中外合作开始的主要方式是风险合同形式。 22、中国开始借用外国贷款始于1979年。 23、中国向境外发行债券始于1982年。 24、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在海外开办的第一家合营经营企业是京和股份有限公司。 25、自1999年开始,成为我国海外投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境外加工贸易。 26、截止2004年年底,我国经商务部批准具有对外劳务经营资格的企业超过2000家。 27、为了避免国际双重征税,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其中税负最重的是扣除法。 28、完全放弃居民(自然居民和法人居民)税收管辖权而只实行地域税收管辖权的国家或地区有:香港、巴拿马、阿根廷。 29、一般适用于缺乏可比对象的某些工业品销售及特许权使用费之类无形资本转让收入的分配方法是:成本利润推算法。 30、1978-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16%。 31、2004年,我国货物出口排名第一位的国家或地区是美国。 32、我国被批准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时间为2001年11月。 33、“WTO后过渡期”是指自2005年1月1日直至中国所承诺的行业全部开放。 34、根据修订后的《外贸法》的规定,2004年7月1日前发生的对外贸易行为不适用该法。 35、承保出口企业所有以非信用证为支付方式出口的收汇风险的是统保保险。 36、对进口许可证,凡符合要求的申请,发证机构一般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发放。 37、无商业价值的广告和货样属于法定减免税范围。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演变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演变 事业单位考试中,文史常识的考察一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时政热点紧密相连,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稳定上升,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贸易偏差。回顾历史,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我们本期将会以历史时期为线索,梳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演变。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开始时期。这段时期内,由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加之与西域的交通的沟通,中国与西亚和欧洲国家的贸易开始发展,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更是将中国的产品运到了西亚大秦等地,为了方便对外贸易的管理,国家还设立了大鸿胪进行管理。 唐宋时期是对外贸易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唐代的长安更是当时亚洲的经济中心,世界各地商人往来,唐宋政府更是设置了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这段时期内中国主要对外贸易的国家是朝鲜、日本、天竺波斯等国家。 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和红海沿岸,沿途所经之地都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明朝的海上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建立了朝贡贸易。但明朝中后期由于国力衰微,倭寇不断骚扰,明朝政府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到清朝时期,延续了明朝类似的做法,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只留了广东十三行来进行贸易,并且严格把控对外贸易,至此古代对外贸易进入了萧条时期。 【小试牛刀】在宋代,为了繁荣同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贸易,设立的专门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理藩院 B.市舶司 C.宣政院 D.门下省

【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政府机构。A选项理藩院是清朝为统治少数民族,解决西藏等少数民族的管理问题设立的最高权力机构;B选项市舶司是唐宋时期,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置专门负责对外贸易的机构;C选项宣政院是元朝政府为了管理佛教和西藏地区事务设立的机构;D选项门下省是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分,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本题涉及对外贸易,B选项符合。故答案为B。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电大作业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形成性考核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一、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量 2.专门贸易体系: 二、判断 ()1、我国的对外贸易性质是社会主义的。 ()2、对外开放的最根本内容是引进外资。 ()3、旧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和等价交换。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调剂余缺的辅助地位。()5、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 ()6、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从价值形态上论证我国发展经贸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7、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中的“绝对差异”是指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两国中有一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价值均绝对低于国际价值 ()8、无论是存在绝对优势还是比较优势,都必须同时进行进出口双向循环一国才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益。 ()9、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实现对外事物形态的转换,满足扩大再生产的要素比例要求,实现高水平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10、按照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如果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则必是因为其在某种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高于其他任何国家的劳动生产率。 三、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不是按企业管理形式分类的外贸企业?() A、总经理负责制 B、书记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C、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D、生产企业经理负责制 2、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对象国分类的国外对华贸易摩擦?() A、隐蔽性贸易摩擦 B、制度性贸易摩擦 C、遏制型贸易摩擦 D、连琐反应性贸易摩擦 3、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商业信用?() A、出口商对进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B、保险公司对出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C、进口商对出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D、经纪人对出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4、下列哪一个不是我国对外贸易宏观调控的依据?() A、根据我国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和政策来管理对外贸易活动 B、依照国际惯例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国际经贸协议要求,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控 C、依据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和外交利益需要,调控对外贸易活动 D、依据我国外交政策,调控对外贸易活动 5、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外汇收入结汇制内容?() A、结汇范围 B、出口贸易外汇收入的结汇 C、出口收汇核销规定 D、出口分红 四、简答题 1.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 2.服务贸易的特点。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范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

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范的范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 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实际上,WTO在本质上只是一套管理国际经济的机制,与实际上实 世纪国际 1987年 。1995 出口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废弃物处理的成本逐步提高,会利用贸易形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996年发现多起工业垃圾运到我国的事件。另外,我国环保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服务范围、服务质量、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装备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缺少市场竞争机制,法规管理不健全,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出口实施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数量型模式。外贸适应超前增长与国民经济的约束条件之间的矛盾,发展速度与效益的矛盾,外贸宏观效益与企业微观效益的矛盾,出

批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大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 旧中国对外贸易是()性质的。 A. 半封建 B. 半殖民地 C. 资本主义 D. 半封建、半殖民地 2.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A. 利用 B. 没收 C. 改造 D. 限制 3. 1949年以前,我国国际收支长期()。 A. 逆差 B. 顺差 C. 收支平衡 D. 出超 4. 目前,我国的贸易伙伴多达()。 A. 100多个 B. 200多个 C. 300多个 D. 400多个 5. 国际价值理论是从()角度论证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A. 发展生产力 B. 货币增值 C. 互利 D. 生产要素平衡 6. 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交换,是以()为交换尺度的。 A. 国别价值 B. 国际价值 C. 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平均值 D. 国内价值 7. 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层次是()。 A. 沿海开放城市 B. 沿江开放城市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经济特区 8. 我国对外开放是向()开放。 A. 发达国家 B. 所有国家和地区 C.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D.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9. 目前,我国出口创汇最大类的出口商品是()。

A. 轻纺产品 B. 机电产品 C. 石油 D. 农副产品 10. 为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保持对外贸易发展后劲,我国应使()尽快上升为出口的 主导产品。 A. 创汇农产品 B. 机电产品 C. 高科技产品 D. 轻纺产品 11. 目前,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是()。 A. 日本 B. 香港 C. 美国 D. 欧盟 12. 目前,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是()。 A. 日本 B. 欧盟 C. 美国 D. 香港 13. 我国实现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是在()。 A. 七五计划时期 B. 八五计划时期 C. 六五计划时期 D. 九五计划时期 14.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有()。 A. 200多项 B. 300多项 C. 156项 D. 84项 15.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中的“绝对差异”是指() A.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两国各有一种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 B.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两国中有一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价值均绝对低 于国际价值 C. 多个国家,多种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一国的所有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绝对优势 D. 多个国家,多种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一国的一种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 16. 根据我国国情,我国应实行() A. 进口替代战略 B. 出口导向战略 C. 以进口替代为主的、进出口替代相结合的模式 D. 闭关锁国 17. 根据《科技兴贸“十五”计划纲要》,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中所占比重将达到 () A. 40% B. 30% C. 45% D. 35%

我国对外结构贸易发展历程

我国对外结构贸易发展历程 1.对外贸易结构基本概念与现状 对外贸易结构是指构成对外贸易活动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它包括对外贸易活动主体之间、客体之以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和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等。(关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和贸易流向现状的思考) 一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可以分为三类: 进出口商品结构,进出口商品市场结构和进出口贸易方式。 1.1 进出口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组成部分在贸易总体中的地位,性质和相互间的比例关系,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贸易结构更为重要) 据商务部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到1995年,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了85.6%,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在此基础上,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持续增加,并在2006年上升到93.6%,表明我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拉动。从1996年到2006年,我国的进口也保持持续的增长,但和出口商品结构相比,我国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不甚明显。(浅谈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对策) 1.2 进出口商品市场结构 进出口商品市场结构是指一国的进出口的国别差异。其反映了该国对外贸易的区域分布。

1.3 进出口贸易方式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保持稳步增长,其年均20%的增长率略高于同期总出口额年均19%的增长率,在出口中所占比重从大约50%增长到53%。(浅谈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对策) 我国的对外贸易从贸易商品结构上看,有形商品(货物)贸易发展迅速,无形商品(服务和技术)贸易发展滞后,其中从出口商品结构上看,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比重偏低,目前国际市场上需求旺盛的技术密集型和加工程度高的产品几乎都是中国的弱项或竞争力差的产品。从贸易方式结构上看,中国商品出口一半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实现的,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2/3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实现的,中国加工贸易本身还处于低级阶段; 从贸易区域结构上看,长期以来,中国外贸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和地区,这一方面增加了对外贸易的风险性,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其灵活性和竞争力。(关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和贸易流向现状的思考) 2.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对外贸易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旧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经历了一段长达100多年的屈辱史。18世纪末期,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加速向全球扩张,以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当时,中国仍然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西方列强向中国开展了罪恶的鸦片贸易,并发动了鸦片战争。此后,在列强的不断侵略下,清王朝、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先后对外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除给予侵略者割地赔款、开辟租界、在华驻军、领事裁判等政治军事特权外,还给予协定关税、海关管理、内河航运、兴建铁路、设立银行、开矿设厂等各种经济控制特权。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也丧失了独立自主的权力,完全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所控制和垄断,帝国主义在中国大肆掠夺资源,倾销产品,通过不等价交换,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和剥削。 3. 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对内节制资本和对外统制贸易”的基本政策。首先,摧毁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及其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控制。 其次,没收对外经济贸易中的官僚资本,并逐步对私营进出口商进行社会主的改造。再则,人民政府按照“对内的节制资本和对外的统制贸易”的方针,在国

大国崛起:中国对外贸易概论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贸易额飞速增加 1 不属于“亚洲四小龙”的是以下哪一项?(D) A、台湾 B、香港 C、韩国 D、澳门 2 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达到18983.81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是在哪一年?(C) A、2012年 B、2010年 C、2011年 D、2013年 3 索罗斯先后冲击了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国的货币,是在哪一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B) A、1999年 B、1997年 C、1998年

D、2000年 4 中国的服务贸易伴随着中国国内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的提升而持续增长。(√) 中国的贸易盈余 1 不存在贸易不平衡的条件是顺差额除以GDP的比在()以内,就是正常的。(B) A、百分之五 B、百分之三 C、百分之四 D、百分之六 2 刚刚改革开放时候,货物贸易的盈余和逆差的关系是(A)。 A、交替出现 B、一直盈余 C、一直逆差 D、一直亏损 3 人民币的汇率在当天一次性升值2%,这是中国哪一年进行的人民币

汇率制度改革造成的现象?A A、2005年 B、2001年 C、1995年 D、1987年 4 外汇储备流失的原因之一是进口多于出口。(√) 5 进口小于出口就是贸易逆差。(×) 巨额的外汇储备 1 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刚成立头十年时是(D)。 A、低于2亿美元 B、低于4亿美元 C、低于3亿美元 D、低于1亿美元 2 与其他国家不同,在中国,外汇储备是由(C)持有的。 A、交通银行 B、工商银行

C、中央银行 D、招商银行 3 中国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了一万亿美元是在哪一年?(C) A、 2007年 B、 2005年 C、 2006年 D、 2008年 4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汇率大幅度大幅度的波动,会对营商的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5 外汇储备包括黄金。(√)

最新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摘要: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一、中国对外贸易特点 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提升经济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三)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贸易比较优势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增长,占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带动出口增长主要因素。 (四)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向多样化发展。 (五)我国的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我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并积极的推进区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六)虽然外资企业仍然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军,但随着民营经济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力量,他们在对外贸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七)出口加工区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了推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国家加强了对出口加工区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促进了出口加工区的健康发展。国的外贸出口的增长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标准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答案

————————————————————————————————作者:————————————————————————————————日期: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章后习题 第1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1.1判断题 (1)×(2)×(3)×(4)×(5)√(6)×(7)√1.2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B 1.3多项选择题 (1)ACE (2)ABCDE (3)ABC 第2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选择题 (1)B (2)C (3)D (4)D (5)C 第3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3.1判断题 (1)√(2)×(3)√(4)×(5)√ 3.2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C (5)A 3.3多项选择题 (1)BD (2)ABE (3)ABCD (4)ABCE (5)CD 第4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4.1判断题 (1)√(2)√(3)×(4)× 4.2单项选择题 (1)A (2)C 4.3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E (3)ABCDE (4)ABCDE 第5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5.1判断题 (1)√(2)×(3)×(4)√(5)×(6)×

5.2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A 5.3多项选择题 (1)A D (2)A D E (3)B C (4)A B C D E 技能题 该国在乙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设出口N单位乙产品,可换回3/2 N 单位甲产品,实现3N 小时的价值增值。 案例分析 提示:我国当前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低成本、低价格为核心的数量扩张型出口增长模式,其带来的消极效应包括:(1)出口创汇能力低;(2)贸易条件恶化;(3)易招致贸易报复;(4)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对资源的过度、低效率的开采使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污染严重,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遏制。 解决的对策主要是以经济效益为核心,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名牌效应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参照国际市场价格,按国别地区政策,体现不同销售意图,制定合理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商品价格。 第6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6.1判断题 (1)×(2)√(3)×(4)√(5)× 6.2不定项选择题 (1)A C (2)B (3)A B C (4)A (5)D 技能题 第7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7.1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 B 7.2多项选择题 BCE 第8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8.1判断题 (1)√(2)×(3)×(4)√ 8.2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技能题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加入WTO、以及现在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来谈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体系。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明确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采取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体制。 1949-1978年,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原苏联经验,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外贸经营管理体制,国家集外贸经营、管理于一体,统负盈亏。具体来说,根据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取保护贸易政策”的规定,我国确定了“独立自主、集中统一”的外贸工作原则和方针。1950年12月,政务院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贸易部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基础。1957年对私营进出口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进出口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结束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并存经营的对外贸易格局,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政企合一的外贸体制。进出口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出口实行收购制,进口实行拨交制,盈亏由国家统负。“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干扰和冲击,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都被视为“管、卡、压”,受到批判和全面否定。但总体上,进出口贸易仍然在国家的集中安排下,继续根据国家计划的要求进行。(当时最大的外贸公司是华润公司,它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公司在港澳以及东南亚的总代理,成为新中国与世界贸易沟通的第一架桥梁。上世纪70年代,华润公司的对港贸易总额高达700亿港元。) 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体制经历了由指令性计划管理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由经营权高度垄断到全面放开、由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转变,倡导贸易自由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了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思想,由于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了商品经济,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1)、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并进口相应的技术设备,实施物资分配、税收和利率等优惠,组建出口生产体系;实行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度;限制外资企业商品的内销;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建立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等一系列措施。 (2)、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国营贸易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 (3)、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鼓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先进技术。在这一阶段,国家放开部分贸易经营权(包括对外资企业),以及贸易公司自主化改革,这样加上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增强了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宏观经济的能力,并为外贸企业利用市场机制,自主经营创造了外部环境。 与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政策相比较,这一阶段的贸易政策更注重奖出与限入的结合,实行的是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称此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为国家统治下的开放型贸易保护政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考题 (大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考题(大全) 一.单选题 1、对外贸易制度的性质是由它所依附的()的性质所决定。 A 社会经济制度 B 社会政治制度 C 社会民主制度 D 社会法制制度 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A.利用 B.没收 C.改造 D.限制 3、我国对外开放是向()开放。 A.发达国家 B.所有国家和地区 C.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D.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4、在对外开放政策内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范围的是()。 A、开展对外承包工程 B、发展出口贸易 C、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D、利用外资 5、()年,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92年 D 1991年 6、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A、服务出口 B、货物出口 C、对外承包工程 D、对外劳务合作 7、完善售后服务对我国下列哪种产品出口市场的巩固与扩大最为重要()。 A、农产品 B、矿产品 C、机电产品 D、纺织品 8、现阶段,我国出口市场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出口市场格局的()。 A、多元化 B、集中化 C、细分化 D、平衡化 9、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有()。 A.200多项 B.300多项 C.156项 D.84项 10、以下不属于技术贸易的方式的是() A、商品出口 B、许可证贸易 C、直接投资 D、工程承包 11、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于什么时候()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2、中美是什么时候建交的() A、1972年 B 、1973年C、1974年D、1979年 13、履行国际间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的基础是实行()。 A、对外贸易垄断制 B、自由贸易制度 C、保护贸易制度 D、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 14、我国现行海关税则中所采用的商品分类目录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