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教案

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教案

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教案
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教案

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教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西河中学

王晓东

第六单元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一、单元知识概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等。本单元是以典型的事例为切入点,以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形成了推动历史发展的三大政治潮流:即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潮流、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潮流、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潮流为线索展开讲述的。教学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的历史过程。教学难点是无产阶级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出现革命与改革并存的历史现象的原因及一些主要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主要影响。教学中要利用历史事件的共时性,把握历史的特征,构建网络知识结构,理顺知识线索,认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知识。

二、单元目标:

1、了解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提出的基本要求,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概述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过程。

2.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的结局、性质和作用,简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

3.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促使两国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简述这两场改革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

三、课文要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第 18 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教材要点分析:本课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首先是英国的宪章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基本条件;随后是马恩适应时代的需要肩负起历史重任,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即马克思主义;最后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巴黎人民在特定背景下,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进行了首次实践,开创了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个先例。

本课教学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本课教学难点:一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核心内容“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二是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源。

2.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1)在学习第一目“英国宪章运动”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宪章运动的起因。可引导学生思考“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再用多媒体、幻灯或小黑板等方式出示一段关于卢德运动的资料,让学生参与感受到工人的最初斗争形式,为后面的宪章运动内容作铺垫。第二,宪章运动的特点。可引导学生思考:a.英国工人在宪章运动中提出什么要求b. 教材怎样评价宪章运动(即宪章运动的性质)。让学生通过阅读书中的小字和插图部分内容来理解这场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性质,也正是由于它的群众性和政治性,英国议会进行了改革,工人的斗争要求基本上实现。第四,宪章运动的历史影响,不仅总结了这个时期工人运动的伟大作用,同时为下一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2)关于本课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目的学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诞生的(让学生参与探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马可思和恩格斯的高尚情操和他们所创立理论的正确,这样有助于对《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正确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解。)

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c. 根据108页“动脑筋”: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让学生考虑,一方面回顾了中国历史上的相关知识,而且很有可能有的学生举出巴黎公社这个例子,无形中达到了承上启下之功效,随之引入本课最后一目巴黎公社的学习。)

d.青年学生应该向马克思、恩格斯学习哪些高尚品格(运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再现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历史,领悟杰出楷模的真谛)

(3)对巴黎公社的学习,需要弄清巴黎公社出现的背景、巴黎公社的建立、保卫公社的战斗“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的性质及宣扬巴黎公社精神的《国际歌》等几个问题。巴黎公社的出现除了说明在普法战争背景下出现的巴黎人民革命,为巴黎公社的失败埋下伏笔;还应让学生回忆法国大革命以来巴黎人民不断革命的有关史实,这样可以理解巴黎公社出现的偶然和必然性。此处需要向学生提及一下巴黎国民自卫军的由来。巴黎公社处在那样的环境下,决定了不可避免失败的结局。“五月流血周”和欧仁·鲍狄埃及狄盖特共同创作的《国际歌》是国际无产阶级战斗不息、可歌可泣精神的体现。

(4)课堂小结,由板书图示进行。(工业革命)──英国的宪章运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进入新阶段)──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一条主

线一气呵成,并且与本课题目“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相吻合。也可由学生进行,以培养动手和归纳能力。

(二)第19课美国南北战争:

1.教材要点分析:本课从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先是战争的爆发,概括了南北战争的起因和战争初期北方处于劣势的情况;后以北方的胜利为线索,着重叙述了林肯政府的作用、战争的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本课教学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2.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本课只有“战争的爆发”和“北方的胜利”两目,所以利用各目之间因果关联的讲解法,不能像以前那样顺其自然。需将两目重新组合,分为以下步骤来处理。

①南北战争的起因。美国独立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使得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后来扩展到美国,促进了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但是,北方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受到了南方黑人奴隶制的严重制约。北方主张废除奴隶制,南方主张维护奴隶制双方围绕着奴隶制废存问题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发展不可调和的程度,只有通过战争来解决,也就是美国历史上的内战。

②战争的导火线。反对并主张逐步废除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在1861年初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奴隶主以此为借口挑起内战,是战争的导火线,同时这场战争

为南北战争的问题也随之解决。通过导火线的讲解可以教给学生掌握重要历史年代的一些方法,不再像过去那样死记硬背历史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9世纪四十年代(世界历史教材不涉及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确切时间,但借助于中国历史上的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学生普遍都知道),美国不可能超过英国只能在它的后面,此其一;其二,1861年中国历史发生的大事可与美国内战爆发的时间归类,同年世界上有什么大事,双方之间有无联系等,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这种学习习惯。

③战争过程。重点是北方怎样反败为胜战争初期,北方虽然作战勇敢,但军事上不断失败,处于不利地位,如何才能反败为胜呢此时要及时地利用教材中的美国内战形势图,教师讲解或由学生参与均可,但要挖掘出:第一,北方力量比南方强大;第二,西部存在着广阔的自由地区,如何利用西部资源(主要是土地)来争取人民更强有力的支持需要政府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为后面《宅地法》的引出作了铺垫)。林肯政府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要求而采取了颁布《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宅地法》两个措施,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促使北方在内战中扭转战局并迅速获胜,南方分裂国家的计划没有得逞,美国的统一得到维护。但林肯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

④战争的评价。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从战争的起因不难得出。由于前面有了独立战争为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那么南北战争即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与独立战争相比较,概括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3.小结。可由学生进行,以培养总结概括能力。教师适当补充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评价林肯

(三)第20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教材要点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俄国和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基本上扫除了封建制度的严重障碍,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本课教学重点:一是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一是在教材内容比较简约的情况下,教师如何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促使俄国和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二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2.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1)“俄国废除农奴制”一目,教师首先需要理清课文正文、小字、图画、史料和“动脑筋”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合理利用。建议沿着“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1861年改革→改革的影响→改革的局限性→正确评价1861年改革”这条线索,引领本目的学习。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阅读分析教材内容,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下面问题:(可制作投影片)

﹤1﹥沙皇为什么要进行1861年改革(分层探究)

A.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速度缓慢,水平落后)

B.农奴制怎样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没有人身自由——生产效率极低;农奴生活水平低下——市场难以扩大;农奴时常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2﹥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分层探究)

A.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这个改革方案有哪些主要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再也不许地主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B.改革方案的主要规定怎样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供资本主义劳动力;收取份地赎金——增加资本主义发展的资金)

C.事件性质:它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历史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教师通过评价性语言,使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即看问题一要客观,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二要全面,要看到问题的主要方面,切忌以偏概全。)

2.“日本明治维新”一目内容较多,头绪繁杂。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口,以问题领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历史上讲过的“甲午中日战争”,提问:“为什么国土狭小的日本能够战胜地大物博的大清国”导入对近代日本历史的学习。

(2)“幕府统治的危机”可以分为两个教学步骤:

第一步先让学生了解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①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③阅读相应的课文文字。使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日本是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而幕府是封建势力的总代表。

第二步,提问:“为什么幕府统治出现严重危机”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归纳总结,再通过阅读“导入框”、观察“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插图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地图等多种渠道,感受外国势力对日本渗透。这使得日本主权受到破坏,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这里重点让学生学会将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直观感受。另外,教师需要提醒学生,一部分中下级武士成为改革力量的核心。

(3)“倒幕运动”只需要学生简单了解就可以了,不必过多讲解。

(4)“明治维新改革内容”,重在使学生理解每一项措施的含义和作用。教师提问:“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由弱变强,那么它到底出台了哪些妙计呢”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探究活动可以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层层递进:

a.改革从哪些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

b.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c.改革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为使学生探究深入下去,建议:①教学中将学生分组,使他们相互竞争。

②引导学生将课文大小字内容与插图有机结合,增加感性认识。③要弄清“藩”与“县”的区别。④回答第三个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合理想象,答案也可以不拘一格。

(5)关于“明治维新的影响”,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正面的评价主要是指改革对日本国内产生的影响,这里要注意和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进行比较,正面评价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反面评价主要指改革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等史实加深理解。

相关文档